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十五对师生对话编成心理辅导教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5:08 今日早报

  □通讯员 赵中华 本报记者 杨影

  早报讯 新生报到第一天,就有一名学生语出惊人:“有几件事情我要声明,一不参加集体活动,二不睡集体宿舍,三不参加开学典礼,四不上英语课,五不上政治课。”

  她(学生)说她心理有病,第一次高考的失败给她带来沉重的失落感……总觉得背

后有人说她坏话;总觉得衣服不干净;我问,那万一你手机掉在地上怎么办?她说:“脏了,我可能不捡就走掉。”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辅导员们的手中都传阅着一本书:《我最难忘的一次谈心经历——来自<生情日记>》,书中文章全部选自该学院35名辅导员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日常谈心笔记《生情日记》。

  “四五年前鲜有的大学生‘问题行为’,如今都出现了,几乎每个辅导员都有遭遇极端个例的情况。”该学院辅导员表示,通过《我最难忘的一次谈心经历》,为平时“单打独斗”的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功经验示范交流平台。

  “生情日记”提供成功案例

  在35篇谈心经历中,有因作弊而出走、由老师陪行50公里的优等生,有因高考挫折而产生强烈洁癖的女生,有因找不到人生方向而产生轻生念头的学生……文首那位“五不”学生,就是因长期与祖母生活,缺少倾诉对象,而导致孤僻性格,之江学院信息系辅导员陈婉君老师,在《生情日记》中,记录了她以“倾听”为突破口,改变了该生的处世态度。

  “现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几年前要复杂得多。”同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辅导员陈婉君说,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遭遇过棘手的“问题学生”:厌世、出走、网瘾、严重人际交往障碍。

  对于五花八门的学生问题,辅导员们都需要通过《生情日记》来交流经验和反思。

  辅导员师生比 1∶300

  急需“个性化”心理辅导记录

  教师们表示,一方面,从目前高校内辅导员与学生1∶200至1∶300的平均比例来看,辅导员们已经十分忙碌,而另一方面,仍有学生迫切需要老师的关注。

  “我是个贫困生,自卑、孤僻,是老师的关心,让我恢复了自信。”机电系辅导员刘刚说,这封毕业生给他的贺卡让他十分感慨,“我才知道,这份感谢仅仅因为我对她每天报以微笑。”刘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太自尊、又太需要人关心了,很多学生对关心他们的老师存在依赖情绪,而当遭遇到老师不经意的冷落,便马上转成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新现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带来的弊端。

  “这么多的学生,如果没有日记制度,连眼前的学生什么时候见过都不记得了,那对他的帮助也就成了空话。”机电系辅导员刘刚说,通过日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关注”的。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党委副书记韩翼祥认为,“生情日记”制度和《我最难忘的一次谈心经历》是学生工作队伍亲身实践和心血智慧的结晶,抓住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是真实记录师生交心体会、真切表达师生交流情感,是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大日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