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俄将爆发“新冷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6: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美俄将爆发“新冷战”?
去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美国总统布什也在场观看。有专家称,谈“新冷战”为时尚早,但在一些“局部战场”美俄之间的争斗会一直持续下去。

  本报综合报道 “亲手”终结冷战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警告说,美俄两国关系近来逐渐恶化,有滑向新一轮冷战的迹象。戈尔巴乔夫一生亲历了冷战的开始、高潮和

终结。现在他提出的“新冷战”概念耐人寻味。

  近两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在国际关系的诸多领域内龃龉不断,2001年“9·11”事件后双方一度出现的“蜜月期”荡然无存。

  归根结底,俄罗斯与美国目前的关系就是“崛起”与“反崛起”的关系,目前俄罗斯手中掌握了一个新的战略武器——能源。旧冷战时代,超级大国之间比拼的是核威慑能力,是军备竞赛;而在今后的年代里,大国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石油资源之争。凭借全球第二大的原油储备,俄罗斯近年来在国际原油价格猛涨的过程中逐渐恢复元气,2005年可谓俄罗斯全面复苏的一年,不仅经济形势好转,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面对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美国自然不甘退让,一方反弹,一方遏制,双方发生纠纷在所难免,国际问题专家也理所当然地看到了“新冷战”的影子。

  不过,有专家称,从目前的全球形势来看,谈“新冷战”为时尚早。首先,羽翼未丰的俄罗斯无力,也不愿跟美国全面直接对抗;其次,美国现在最主要的对手仍是“恐怖主义”,它也不愿再树一个敌人。在双方关系降至冰点之后,普京也站出来“打圆场”,称美俄之间不会出现“新冷战”。

  尽管如此,美俄之间一度紧密合作的局面不会再出现了。虽然双方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不会选择全面对抗,但在一些“局部战场”,美俄之间的争斗会一直持续下去。

  专题文字:高延晶

  俄罗斯大打石油牌

  本报综合报道 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美俄“新冷战”不太可能出现,但这两个渐行渐远的国家也不可能和平相处,这两个大国将在四个主要“战场”进行争夺。

  俄罗斯近几年来经济形势好转,主要是拜世界石油市场的红火所赐。近两年来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飙升,俄罗斯通过石油输出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由一个罕见的高债务国变成了一个中低水平的债务国。

  关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俄罗斯希望恢复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过这次的目标是超级“能源帝国”。

  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仅次于沙特,但俄罗斯幅员辽阔,若将其潜在储量计算在内,它有可能居世界首位。而且,俄罗斯与沙特不同,沙特富有石油,但缺乏军事实力,而俄罗斯两者兼备。

  观察人士称,在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俄罗斯期望利用今年主持八国集团峰会的机会,重新寻找昔日超级大国的感觉。分析人士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取代前苏联时代的核弹头和飞弹,正成为俄罗斯重新寻找国际定位、试图恢复超级大国政治影响力的主要工具。

  而能源问题向来是美国的“七寸”,美国攻打伊拉克,威胁伊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石油。如果真的让俄罗斯成为世界能源领袖,那美国真是寝食难安的。因此,能源肯定会是未来美俄之间的“终极战场”。

  拿“颜色革命”做文章

  本报综合报道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让一个个独联体国家逐渐“投入”西方的怀抱。

  但自2005年以来,俄罗斯明显增加了在独联体范围内与美国的地缘战略争夺:通过与乌兹别克斯坦结成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盟,将美军从该国彻底赶走;建立中亚军队集群,扩大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军事行动能力;在南高加索对格鲁吉亚亲美的萨卡什维利政权保持政治和经济高压手段,提高能源价格,对格解决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上设置障碍;提高对乌克兰、摩尔多瓦的能源价格,对其亲美政策加以处罚。

  面对俄罗斯的“反击”,美国也没闲着,近日美国国会几名议员联合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以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所谓“民主援助法案”。据专家分析,美俄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争夺将是长期的。

  俄独立打出“外交牌”

  本报综合报道 近年来,普京在外交上坚持国家主权高于一切,强调俄罗斯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为此,俄在一些外交政策和行动上不再追求与美步调一致,开始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出牌”。

  普京把国际政治棋局的核心地带——中东作为突破口。近期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主动出击,战果颇丰。先是宣布承认哈马斯的合法性,并邀其访问莫斯科,反对美国孤立“哈马斯”的政策。在最近升级的伊朗核危机中,俄罗斯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去年,俄罗斯还不顾美国反对,向伊朗、叙利亚等国继续出售“防御性”导弹。

  不难看出,在巴以关系、伊朗核问题等中东地区一些重大问题上,俄罗斯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显示了俄深层的战略考量,显示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和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军备竞赛“以质取胜”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的《外交》杂志在今年4月下旬刊出文章,预言美国将在未来10年以后取得“核优势”,而俄在遭受美国第一次核打击后无反击能力。该文章面世以后,俄罗斯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抨击作者及其幕后策划者;俄国防部长则重申本国拥有的“白杨—M”、布洛瓦等洲际弹道导弹“可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普京上月30日甚至强调俄将保持足够的核武器,维持强大的核威慑,以维护国家安全。

  在5月10日普京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加强国防力量”是一大重点。普京表示,俄罗斯军队的中心任务是逐步实现向职业军队的转型以及军事现代化。普京还表示,俄罗斯军队将在今后几年中购置新的导弹、武器、飞机和潜艇。

  布什上台以来,美国一直在积极开发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并重新部署在欧洲和亚太的军事力量,从东西两个方向将战略前沿向俄罗斯逼近。俄罗斯也在积极调整军队结构和部署,加大新武器研制力度,特别是战略武器的升级换代。

  新一轮“以质取胜”的军备竞赛,正在美俄之间悄然展开。

  从短暂的“蜜月”到针锋相对

  本报综合报道 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几次戏剧性的变化,从两国关系演变的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政治舞台的波谲云诡,变幻莫测。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国家之间远近亲疏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这只“手”就是利益。

  反恐拉近双方关系

  2000年3月,当普京刚刚当选为俄罗斯总统的时候,美俄关系正好处于科索沃战争后的低谷。2001年两国还发生了相互驱逐外交官的事件,美国一次驱逐了40名俄罗斯外交官——这种场面只有在冷战对抗最尖锐的时候才发生过。

  但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首先,美俄双方在反恐问题上确实有利益共同点,因为在车臣反政府武装中,也有“基地”组织的成员。更重要的是,普京接手的是叶利钦留下的一个烂摊子,他需要一个跟美国缓和关系的机会。

  在“9·11”事件发生后,普京是最早向布什发电表示同情和哀悼的外国元首。

  一年内4次会晤

  布什的“反恐战争”开始后,普京又发表声明,为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开了绿灯。

  由于普京的“配合”,在“9·11”发生后的一年里,美俄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国元首一年内进行了4次会晤。

  2002年7月,俄罗斯获得了主办2006年“八国峰会”的资格。这标志着俄罗斯在已经被这个富国俱乐部正式认可,也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一个罕见的“蜜月期”。

  美俄关系的“蜜月期”是短暂的,随着俄罗斯国力的复苏以及普京对国内事务控制的加强,两国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这次美俄关系变化是双向的,一方面美国持续向俄罗斯周边推进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2003年普京赢得杜马选举,已有了让俄罗斯重返大国行列的想法,他不再像2001年那样需要美国的“友谊”了。到了2006年,双方积累的矛盾来了一次总爆发。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话题,伊朗不顾美欧国家的反对,坚持发展核工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一直希望给伊朗一点“颜色”看看。但俄罗斯一直明确表示不支持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同时也反对对伊实行制裁,跟美国针锋相对。

  今年2月,普京又公开邀请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3月3日,哈马斯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开始为期3天的访问。普京的邀请令美、以两国愤怒不已。

  白俄罗斯选举

  在今年3月19日举行的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中,现任总统卢卡申科以绝对优势第三次当选。选举结束后,美国白宫发言人立刻表示,白俄罗斯总统选举存在舞弊和侵犯人权现象。但俄罗斯政府却充分肯定了该次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俄罗斯入世受阻

  今年4月11日,俄罗斯“入世”谈判代表梅德韦德科夫表示,“由于俄美分歧太大,俄在今年年底之前“入世”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今年3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美时,和赖斯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公开互相抱怨对方的政策。赖斯表达了美国对俄罗斯民主的关注。拉夫罗夫反戈一击,说美国是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唯一障碍。

  切尼在维尔纽斯的讲话

  5月4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指责俄利用能源作为“要挟和勒索的工具”。他向俄发出“最后通牒”,“俄面临着抉择:要么回归民主,要么成为敌人”。一位西方国家外交官称,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对俄罗斯提出言辞如此激烈的批评。

  5月10日,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在讲话中,普京用隐喻的说法把美国比作贪得无厌的“狼同志”,并表示,为了消减“狼同志”的威胁,俄军应该被建设成一支有能力应付所有现代挑战的军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