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想起“非典”守在门外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8:04 南方日报

  单双向道

  郭松民

  没有“非典”守在门外,我们就不能团结一心,相互关爱了吗?或者,只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才能“万众一心”吗

  暮春时节,北京的沙尘暴史无前例的猛烈。校园里难得见到人。偶然过去一个两个,都把帽檐拉得低低的,或者以纱巾蒙面,匆匆而过。本来应该是碧绿的树叶上却沾满了灰蒙蒙的尘土,一阵西风带着黄沙从空旷的大操场上掠过,给人以十分萧瑟的感觉。

  很奇怪的,2003年,也就是“非典”不期而至的那一年,每到春天就会像列车一样准时光顾北京的沙尘暴却失约了,大家猜测可能是因为风神也害怕瘟神吧。而没了沙尘和寒流的侵袭,花就开得格外娇艳,草木也生长得格外繁茂:红了桃花,白了杏花,绿了杨柳和小草,更兼樱花烂漫,好一派北国之春的风光!

  这个时候,学校宣布“封院”了:不是因为院里出了“非典”病人,而是怕外出的人把“非典”病毒带回来。“封院”也不是绝对禁止外出,而是劝阻大家,没有太大必要就尽量不要外出了。

  原来每到周末和五一长假时都是空旷、寂静的校园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院史馆前,一位退休老干部,自备录音机,义务教大家学打太极拳;大礼堂前,年轻的士官生们组织了铜管乐队,虽然还常常跑调,却别有一番意气风发的气象;操场上,篮球比赛正在进行中,最惹眼的,倒是那些由女生们组成的啦啦队:大家便各显神通,有人拿两个矿泉水瓶子、有人用饭勺敲打不锈钢饭盒、还有人则干脆敲打白铁皮的簸箕,大家跳着、笑着、喊着。整个校园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

  我是属于那种爱静不爱动的人。但眼前这幅热闹的景象,还是让我心中漾起一阵温暖的感觉:这不就是和谐社会的景象吗?我们同风雨、共命运,我们互相信任、团结一心,我们手挽着手,一起面对那个正在肆虐的“恶魔”。

  原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也可以有合作;除了通过炫耀金钱与享受来获得优越感之外,也可以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过程中获得认同的感觉;别人的成功,不再是自己的失败,而别人的快乐,也成了自己的快乐。

  对!这就是“认同”。“认同”就意味着把你自己归到某一类社会成员当中去,甘愿作为这个团体中的一员,分享这个团体的人们的处境和命运。“被认同”则意味着这个团体接纳了你,从此你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你的困难就是他们的困难,从此你就不再孤独。

  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德国作家沙米索在小说《出卖影子的人》中的主人公,为了获得财富而出卖了自己的影子,从此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结果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躲避他,他也害怕所有的人,白天黑夜都不敢出门。直到他放弃了不义之财,赎回了自己的影子,他才重新获得人们的认同,才能够再次享受阳光和自由。

  实际上,正如追求自由和权利是人的本性一样,追求认同与合作也是人的本性。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完全变成了“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呢?就像“没有影子的人”那样,“我”害怕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害怕“我”。他人就是地狱,人海茫茫,孤独感却痛入骨髓。

  随着“非典”的幽灵悄然远去,“封院令”也随之解除,人们又开始各忙各的了,不见了铜管乐队,也不见了篮球比赛。大家行行复行行,匆匆复匆匆,熟人见了面,也不过是点点头。

  2004,2005,2006,“非典”没有再来,我感到庆幸,也感到了无边的寂寞。

  没有“非典”守在门外,我们就不能团结一心,相互关爱了吗?或者,只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才能“万众一心”吗?一盘散沙难道就是我们的命运吗?我有点怀念“非典”守在门外的日子了。

  图:

  本版插图/张旭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