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41 红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 ,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着力当前;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

  1、坚持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产业是农民增收的载体与源泉,建设新农村必须从产业抓起。一是要用特色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有生命力。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壮大优势

农业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基地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二是要用工业理念推进产业发展。就是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走龙头企业带龙型产业的路子。现阶段,要着力培育一批“空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壮大一批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要用市场意识提升产业效益。就是要通过组建各类农产品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农民“闯市场”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协会这个信息平台,实行以销定产,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降低生产风险;通过协会这个技术平台,实行科学生产,解决农业长期粗放经营的问题,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协会这个销售平台,实行订单生产,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提升生产效益。

  2、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从这一问题着手,使农村基础设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一是要建设“现代村庄”。重点是实施“两硬化、三入户”工程。“两硬化”工程是指道路硬化和渠道硬化。道路硬化主要是搞好通乡公路的煞尾和通村公路的建设,并在有条件的村实施通组道路硬化,彻底解决农村发展的通道问题。渠道硬化坚持“先主渠后支渠”的原则,加快排灌渠道的硬化和疏浚,并通过加固防洪大堤、整治病险水库、改造排灌设施等综合性“治水”措施,逐步解除“水”和“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切实增强农业御灾能力。“三入户”工程是指电话入户、有线电视入户和宽带网入户。通过实施“三入户”工程,使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二是要建设“生态村庄”。新农村建设决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生态和谐、山川秀美的新农村。一方面,要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进入农村,宁肯发展慢一点,政绩少一点,也不能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生态能源,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栏、改浴,提高农村能源再生利用率;大力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以及河流、湖泊、湿地、水库的水体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的生存环境。三是要建设“清洁村庄”。以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以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整治行动,组织农民清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杂草、污泥、杂物,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广泛开展以栽树种花、整理房屋为主要内容的“庭院美化”行动,组织和发动群众自已动手美化家园,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坚持把培育现代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动力。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人,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缺乏致富本领,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要以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为重点,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现有资源,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农民培训,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务工技能,能够闯出一片天地;使“留下来”的劳动力有较强务农技能,能够实现科技致富。二是要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农村”,激发和培养农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让农民在学习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找到出路。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积极提倡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并通过“送文化下乡”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打牌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努力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此外,还要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使“尊纪守法”成为每一个农民的行为准则。三是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从制度层面来说,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畅通渠道、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巨大潜能。从意识层面来说,要大力倡导崇尚创业、自主创业、争创大业的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鼓励农村“能人”二次创业,使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创业的“热土”、发展的平台、致富的摇篮。

  4、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保证。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确保农村“五保户”应保尽保;积极推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确保每个乡镇建好一个敬老院。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9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两年内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免学杂费,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全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大力精减乡镇机构和人员,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要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建设新农村扫除体制性的障碍因素。三是要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要按照“选好支书、配好班子、建好队伍”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共产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我区实施了以“树立共产党员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具体内容的“两新”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系常德市鼎城区委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王昌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