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普场馆免费开放不应向“钱”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3:01 生活报

  本报记者 谭立顺 员继英

  本报讯本报24日《科普场馆变脸特长班基地》的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许多读者对两位政协委员的行动表示支持,称赞该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目前省城科普场馆的经营和服务现状,表达了家长渴望孩子享受免费文化科普“大餐”的心声。

  风华小学校学生家长李威说,孩子对科普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哈市的科普场馆不仅有限,而且设施和内容也都几乎一成不变。最重要的是多数场馆都是收费的,一些专题的科普展览收费更高,这让家长很失望。科普知识对孩子们来说,变成了一个很昂贵的课外游戏了。

  年近六旬的王玉辉告诉记者,四十多年前,他在学校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时,经常带着学生去哈市少年宫和区里的少年之家参加课外文艺、科普等活动,还能免费参观博物馆等场所。但在今年5月18日的博物馆日那一天,他带着小孙子走了哈市的地质博物馆、建筑艺术博物馆和省博物馆,不仅收费,而且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感觉。而在少年宫、儿少活动中心等处,除了接到老师递上来的招生简章外,毫无收获。尤其是国家投巨资建的少年宫几乎成了摆设,进入这里看一场节目,参加一次活动成为许多孩子的奢望。

  读者王洪民说,作为一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对青少年活动场所有着特珠的感情,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参加少年宫组织的活动,如观看中小学生文艺会演、木偶戏,听诗歌朗诵和故事会等,到了中学,活动的主战场搬到了青年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全部是免费的,真正面向全体青少年。看到现在的文化、科普、教育场馆变味了,一切向“钱”看,心里很难受。

  政协委员韩义华、孙清芝一针见血地指出,科普场馆不应该向“钱”看,作为文化教育场所,应该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向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同时也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青少年场馆建设,关注它们的生存和命运,解决其经费不足问题。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