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护性耕作——现代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20:2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姚润丰)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专家介绍,这场耕作制度的革命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美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大

量干旱、半干旱草原被开垦成农田,虽然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粮食产量,但是由于植被破坏、土地大量翻耕,土壤退化,20世纪30年代,干旱、贫瘠、细碎的裸露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成千上万吨表土被刮走,沙尘遮天蔽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强沙尘暴天气)。

  “黑风暴”推动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和对保土保水新方法的探索。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科学家确认是铧式犁翻耕破坏了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使得土壤缺乏抵抗干旱和大风天气的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了以秸秆、根茬覆盖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并发展成为美国主流的耕作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在7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到1.7亿多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主要应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苜蓿、豆类、油菜、棉花、小杂粮等10多种作物,部分国家还应用于蔬菜等经济作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机构快讯》以及《世界农业:走向2015/2030年》中称,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年-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王智才介绍,目前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扩大保护性耕作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二是免耕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少耕法加快向免耕法过渡。三是重视非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如机械除草、覆盖压制除草、轮作控制杂草、生物除草、臭氧除草等,建立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四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开发生产向专业化、复式化、大型化、产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完)

  ■相关稿件

   ·

  ·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