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波两个村子找到了环境和经济的和谐结合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0:58 杭州日报

  桑果又叫桑葚,味甘甜,成熟了的桑葚像一串串迷你版的葡萄。在宁波鄞州区有这么一个叫湾底村的村庄,做起了桑果的文章,发展起了生态农业。

  昨天,当我们的采访车开上湾底村开阔的道路时,闯入眼帘的是成荫的绿树和气派的公寓,许多宁波市民驾着私家车,来踏田畈、采桑果、赏美景,让人难以想像这里原来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

  湾底村有700多亩桑树,在村党组织带领下,他们办起了果汁果实有限公司,生产桑葚饮料、桑葚酒等产品。由于产品所需原料主要来自桑树的果实,所以每年修剪下来的成千上万吨桑树枝通常是丢掉的。村民觉得很浪费,但如果在田地里烧掉用来作肥料又会污染环境,怎么办?在咨询有关专家、考察国外的相关经验后,村里决定建设秸秆气化室。于是,他们投资200多万元,对桑树枝条进行燃烧处理,气体用于冬季农业大棚的供热。树渣用于种香菇,香菇种完之后再用于养花,收到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去年一年,香菇就为村里增加了25万元收入。

  据了解,2005年该村经济收入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销售4.2亿元,创利2100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850万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为10381元。

  宁波之行的第二个村庄叫滕头村,位于奉化城北。这个村子有个特殊的头衔———“全球生态500佳”,村党委副书记刘松江告诉记者,村里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保护环境,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农村设立这样的机构,当时属于全国第一家。当时,村里提出的发展口号是“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但是后来意识到,环境和经济是可以和谐结合的,关键是如何找对结合点。于是他们在村里开挖了暗渠,上面栽上了果树,花卉,河面搭建了葡萄架,水中饲养鱼虾,开发起了生态农业,还建立了以参观农产品、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同时还拆除了村里的柴灶,统一改为使用液化气体,实现了农居无烟村。同时,村里在工业园区里兴建了污水处理场,而生活污水统一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村里美了,也富了。2005年,这个村子的社会总产值为18.2亿元,创利税1.8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00元,村集体可用资金3500万元。

  (见习记者边晓丹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