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高人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3:01 中国青年报

  

  师大商学院副院长王昆来这样描述独立学院新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一片茶叶泡成一杯茶水的成功“泡沫心理”——急功近利;看不见远处的东西,也听不到远处的声音的“小麻雀心理”——目光短浅;不知从哪里来亦不知往何处去的“小袋鼠心理”——没有清晰的自我评价;不会合作,只会单打独斗的“小猎豹心理”——自我中心。这些弱点在学习上体

现为“坐不下来,钻不进去,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消极心理。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师大商学院推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课外培养工程”。学生除了在“第一课堂”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外,还须在“第二课堂”培养自身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畅达的语言表述、优雅的形象气质、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流利的外语口语、熟练的电脑应用、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写作技能等。

  师大商学院董事长兰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素质的培养比专业技能的训练更重要,前者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存在心理不成熟、待人不真诚、做事不踏实、沟通不顺畅等诸多问题。”师大商学院针对学生素质的薄弱环节,专门设计了这套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并纳入毕业生的考评范畴。“这体现了商学院的大众教育特色,即培养综合素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兰靖说。

  据了解,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参照“第一课堂”课程化、学分制的方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共分为六个素质模块(思想政治、道德、文化、身心、人际交往、职业素质),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如社区服务、书法、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等。不同于“第一课堂”相对模式化的教学风格,素质课强调养成教育,紧扣就业目标和专业素质,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有讲授、实作、讲座、讨论、模拟训练、社会实践等形式,注重实用性与互动性。每名学生必须修完11门课程,取得学分后方可获得《综合素质教育合格证》,取得这一证书,是商学院准予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因商学院的素质培养工程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学院要求学生在上学期间就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中一部分通过正常教学来完成,但更多的是依靠假期安排实习来实现;学院改革了体育课,将商务体育、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象气质;艺术修养上,要求学生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至少有一项兴趣或特长;此外学生还须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身体机能测试以及书法水平考试认证;每学期做10小时义工,每周一次演讲必不可少。

  商学院的这套素质培养方案强调突出学生的自身个性和专业个性,学院各系按照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分别拟定适合本系、本专业的素质培养计划。如会计系于今年3月份设计并实施了素质培养计划,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系里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和活动:邀请系主任姚大金开讲《读书与做人》;邀请云南省本土企业家前来传授成功就业的经验;开展“会计系第一届素质风采大赛”;为系内07届毕业生举行模拟面试等等。会计系学生说:“素质课授课方式新颖,内容充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过有的活动只是‘小集体’在一块,参与面不够大。”会计系的教师在素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欠缺。

  王副院长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的综合素质培养工程是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他认为,高校的学生工作往往停留在至上而下的圣德和伦理教育层面,缺乏针对性,易导致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脱节,造成“两张皮”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所缺失。于是商学院找到学生的实际症结所在,把学生工作重心下移,帮学生补上素质教育这一课。为此,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在“第一课堂”为学生配备“学业成长导师”,在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则配备“基础素质导师”。基础素质导师其实是传统公办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角色的复合体,其特点是淡化行政色彩,承担起服务学生的职责。

  目前商学院的素质培养工程初显成效。据用人单位反馈,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善于沟通,待人接物大方得体,考虑问题审慎周密,潜力很大。王副院长说:“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第一课堂”成就专业素养,在“第二课堂”成就综合素养,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大学的教育使命,即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就业和优雅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