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3个样品为何无一合格 绿豆糕风波引发热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5:45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3个样品为何无一合格绿豆糕风波引发热议(图)

  裸露在外的绿豆糕 记者 龙滢 摄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乐克 龙滢)一场风波,连梅花王、皇冠、罗莎、仟吉屋等知名食品企业也没能幸免。就此,相关各方纷纷就此分析原因,力求找到问题的症结。

  气温过高

  武汉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端午节前,绿豆糕问题集中爆发,主要原因与天气提前入夏有关。夏季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高温环境条件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质量隐患增大。产品特性

  昨日,据一位食品厂人士介绍,由于绿豆糕、芝麻糕的主要原料是绿豆、芝麻、食用油、糖,只要气温在25℃-30℃,此类重油、重糖食品极容易变质,故通常保质期只有5-7天。

  工艺落后

  武汉食品行业协会专家称,在制作工艺上,多数厂家仍沿用几十年前的制作工艺。为保持传统口感,绿豆糕不采用高温烘焙,而是用水蒸,而且蒸的时间很短,只起定型的作用,一般不能超过4-6分钟。时间蒸少了,较难达到灭菌的要求,时间蒸久了,绿豆糕就蒸成一团稀泥。另外,其生产过程中要求有一个小时的摊冷过程,这也容易沾染细菌。

  二次污染

  武汉罗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聪评称,除了大量手工操作外,在超市销售时也使用塑料盒简单包装,有些甚至没有包装,来来往往的顾客围着这些食品打转,容易招致二次污染。标准缺乏

  武昌扬子江总经理梅红运称,目前还没有绿豆糕产品的专项标准,只是套用其他糕点类食品国标,但由于绿豆糕与糕类的特性不同,容易出现管理失控。考虑到此,近年来武汉生产绿豆糕的厂商在减少。管理漏洞

  出具检验报告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在其报告中分析,可能导致超标的原因: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被污染;产品的贮运销环节和企业生产车间环境卫生不达标;糕点生产工艺流程的卫生安全关键控制点失灵或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疏忽;缺乏严格的质量检查体系。

  绿豆糕:能否放心吃

  

  昨日,不少市民来电提出,这么多企业都出现问题,这绿豆糕还能不能吃?

  昨日,武汉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付振声称,出现问题的只是一批次产品,并不表明所有的产品都有问题。此次工商抽检的是18日的产品;此后的25日,质检部门对个别企业再次进行了抽检,产品是合格的。

  他建议,挑选绿豆糕时最好选择生产日期在3天以内的产品,拿回家后宜存放冰箱,食用前不妨使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左右。

  端午,如果没有绿豆糕……

  刻瞬

  香甜可口的绿豆糕、芝麻糕,在这个端午,竟然变得有些苦涩,难以下咽。

  抽样零合格率,让许多钟爱这一传统食品的人们,心头自是猛然一震,尔后恐怕还有些黯然神伤。

  民以食为天。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节日,何尝不是一部饮食文化的绚丽长卷?

  过年吃年糕,元宵品汤圆,中秋尝月饼;三月三,地菜花煮鸡蛋;腊八节,要煨上一罐香喷喷的腊八粥……种种习俗,难以尽数。

  就说眼前的端午节,除了绿豆糕、芝麻糕,还有煮咸蛋、雄黄酒;散发着糯米清香的粽子,更是必不可少。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所以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代代相传,除了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支撑外,形形色色的传统节令食品,也是它得以流传千古的文化基因。

  但现在,传统节令食品正面临着挥之难去的危机。前几年,沸沸扬扬的“陈馅月饼”事件,一度令月饼销量一落千丈;前不久,“返青粽叶”又让人们绷紧了神经;而现在,绿豆糕、芝麻糕的卫生情况,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事件接连不断,暴露出当今食品卫生监管中诸多薄弱之处;但传统节令食品作为传统文化情结的实物载体,任凭其危机蔓延,损害的将是传统节日文化本身。

  没有月饼的中秋,那还能叫中秋?没有了绿豆糕与粽子的端午,还是不是端午?保卫传统节日,也许该从节令食品做起。这,是一个问题。

  令人心忧的端午食品

  

23个样品为何无一合格绿豆糕风波引发热议(图)

  现包现卖

  

23个样品为何无一合格绿豆糕风波引发热议(图)

  苍蝇飞舞

  

23个样品为何无一合格绿豆糕风波引发热议(图)

  没带口罩 记者 宋枕涛 摄

  记者 苏永华 龙滢

  “嘉兴粽子”现场煮成

  绿豆糕风波,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各类端午食品的担心。昨日,本报记者的探访显示,在售的端午食品仍有诸多隐忧,急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走进杨园集贸市场,就是一家“正宗嘉兴粽子”摊位,摊上摆着一长溜熟粽子,用手一摸,还是热乎乎的。摊位后面就是“加工车间”———刚包好的粽子码得像小山,几个铝制蒸锅正冒着热气。

  走进杨园集贸市场,就是一家“正宗嘉兴粽子”摊位,摊上摆着一长溜熟粽子,用手一摸,还是热乎乎的。摊位后面就是“加工车间”———刚包好的粽子码得像小山,几个铝制蒸锅正冒着热气。

  在团结村电机路,尽管路上灰尘扑鼻,沿途却有不少粽子摊位。一把遮阳伞下,一盆糯米、一捆粽叶、一个小煤炉,就是其全部家当。一位正在包粽子的太婆说,一天可以包300多个,卖3.50元/500克。

  记者发现,这些现做现卖现场,有的位于阴暗潮湿的楼梯下,有的现场污水横流,散发的异味让人作呕。操作人员也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卫生状况叫人难以放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