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儿嫌母丑”谁之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7:1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母亲想儿子,带着一篮粽子,千里迢迢从河北农村找到南京某大学,不料却被儿子挡在了校门外。“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害怕同学们看见自己衣衫破旧的母亲,儿子“十分不快”,三言两语打发母亲回家。带着一篮粽子,母亲走了,为了儿子的面子,抹着泪走了……

  看罢《新民晚报》5月27日的这篇报道,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古训说“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但类似这位大学生的所为,在日常生活中却并非个案。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广东某高校一位手持高档手机、衣着时髦前卫、宿舍里放着“各式各样营养品”的大学生,竟然来自一个依靠种地、年收入仅为2500元的家庭。而这一切,学校一无所知,因为他“从未提出过任何贫困助学申请”。问其为何这样做,回答是“不好意思,怕父母面子过不去”。

  我看,他不是怕“父母面子过不去”,而是怕自己面子过不去——一边不顾父母死活吃着父母的,一边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我们身边这些活生生的故事,不能不再次引发人们对一个古老话题的思索:“儿嫌母丑”,到底是谁人之过?

  儿女们肯定有过。上演这一出出让人心酸伤情活剧的主角,正是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大的孩子们。“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背后,是扭曲的虚荣心在作怪。

  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曾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的确,正是病态的虚荣心,让某些年轻人迷失了真、善、美,染上了自私自利、薄情寡义等恶习。

  但是,顺着这一思路继续推演下去,不难发现,儿女之过并非问题的全部原因。毕竟,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虚荣心与生俱来。

  “儿嫌母丑”,家长也有责任。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家长的所作所为,滋养了孩子们日益膨胀的虚荣心。重功利、轻做人,某些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恰是孩子产生虚荣心的一大诱因。

  “儿嫌母丑”的病根,在于社会道德伦理的失范。河北的那位母亲,尽管吃了儿子的闭门羹,但当有位老师挽留时,她却以“家里农活忙”为由,谢绝了人家的好意,并“偷偷抹去泪水”。从这些细节里,我们不难看出,母亲还是“理解”了儿子的举动——想必这位母亲也知道,在当下社会,“人穷遭歧视”这一痼疾还远未根治,穷人要想被人看得起,只有“装不穷”。

  嫌贫爱富观念的悄然泛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如今在某些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也学会了比“谁的爸爸是开车接送”,扭曲的荣辱观开始侵蚀着幼小心灵。在“泛经济至上论”思潮支配下,一切都以经济为标尺,亲情、友谊、良心被金钱边缘化,原有的衡量成败、美丑、高下的标准,则日渐式微。

  可以说,不刹此风,“儿嫌母丑”的伤心一幕还会不断重演。①2

  □

  李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