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潇洒鲍威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7:1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潇洒鲍威尔
自去年1月辞去美国国务卿一职后,鲍威尔便如消失了一般,再也难觅踪影。记者颇费了一番工夫,才与其办公室取得联系,并约好了专访。鲍威尔现在的办公地点并不在华盛顿地区,而是在弗吉尼亚的亚利山德里亚镇。

  记者如约来到亚利山德里亚镇。鲍威尔办公的地方是一座很不起眼的七层小楼,楼下的院子很安静,只停着两部车:一辆施工车和一辆银灰色的漂亮小跑车。

  头衔仍有一大串

  鲍威尔退出公职后,依然很忙。

  鲍威尔向记者透露:“我加入了一个演讲圈子,应邀在全国各地、有时也在国外做演讲,至今已不下数十场。所以,我在公开场所的身份是演说家。”

  此外,鲍威尔还在忙着做生意——“我的另一个身份,是硅谷一家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公司名叫柏金斯·考菲尔德及拜尔斯公司,主要从事信息产业、因特网业务、开发新技术产业,现在还投资参与生物医药的开发。”他说,这家公司在中国也有业务。“我们的一个执行经理正在中国,在那里讨论禽流感疫苗的研发事宜。”

  鲍威尔还是马丁·路德·金纪念碑基金会的名誉主席,他要为这个基金会募捐。“我们还计划在华盛顿买一支棒球队,是否能够成功,下周就能见分晓。”

  鲍威尔的身份还有一大串——“在纽约城市大学,还有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鲍威尔政策研究中心’,是一家从事学术研究的思想库。”他还是“艾森豪威尔研究计划”的主席,这个职务是从基辛格手里接过来的,主要工作是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来美国从事学术研究。“这些工作都是非赢利性质的,就当成是一种生活的享受罢了。所以你可以看到,我还是相当活跃的,只是不再每天上电视。”

  一家人其乐融融

  光是他自己的事业,鲍威尔似乎就刹不住车了。记者赶紧把话题往回拉——“您的夫人也退休了吗?她在做什么?”鲍威尔说:“她现在是一个青年基金会——美国青年希望联合会的主席,也在这栋楼里办公。”他说,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在纽约工作。大女儿琳达已是百老汇的著名演员,不久前还获了大奖,电视上经常能见到她的表演;二女儿则是电视制片人。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当了外公,有了一个可爱的外孙女,是小女儿生的。

  鲍威尔的儿子名叫迈克尔,今年43岁,原任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在任期间热衷于解除新闻管制,曾大刀阔斧地推动电视所有权改革。但此举却引发了一些国会议员的不满。父亲鲍威尔辞去国务卿之职后,他也跟着辞职了。鲍威尔说,儿子辞职后干起了律师的老本行,现在华盛顿一家律师事务所里做合伙人。迈克尔住在华盛顿市内,已给鲍威尔添了两个孙子。但鲍威尔并不与子女们住在一起。他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弗吉尼亚,离他办公的地方不远,也就是15分钟的车程。

  谈起业余生活,鲍威尔说自己喜欢读书,喜欢看棒球赛,更喜欢看赛车。记者闻听此言,指着楼下院中那辆灰色的赛车说:“那肯定就是您的坐驾了。”他笑着承认了,并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别人的车只能停在停车场里,只有他的车才被特许停在院子里。据美国媒体报道,鲍威尔去年还以68岁的高龄,参加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的900公里的汽车赛事,不过比赛中他担任的是导航员。当时的报道说,在比赛中,鲍威尔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180公里,令人感叹他不减当年之勇。

  收藏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

  鲍威尔最早被人记住,是因为他军事方面的“成就”。记者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对军事产生兴趣的。他说,他在纽约城市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后备军官培训队,那时便发现自己很喜欢军旅生活,并决心要做一名好士兵。“从那时起,我开始了长达35年的军人生涯。”

  大学毕业时,鲍威尔拿到的是地质学学士学位,但由于在培训中军事才能已崭露头角,所以,他同时被授予了少尉军衔。他很快被派往美军驻德国的基地,并晋升为中尉军官。此后,他一直在军中服务,直至晋升为四星上将,并出任美军最高军事指挥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任该职的黑人,也是最年轻的参谋总长。在成功地指挥了1990年的海湾战争之后,鲍威尔被国会授予美国最高荣誉——金质勋章,成为“美国英雄”,声望达到极点。

  在采访中,鲍威尔不经意间把一个秘密透露给了记者,那就是他对《孙子兵法》的“崇拜”。他说,美军士兵们都知道这本书,几乎每一位美国军官都读过。“我家里就收藏了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呢!”鲍威尔说,《孙子兵法》问世以来,不断地被人们学习与研究,即便是在现代,无论是对部队指挥官,还是对政治家来说,仍不失其指导性意义。

  与中国结缘已30多年

  鲍威尔很高兴地对记者说,他早在尼克松访华的第二年,即1973年,就作为美国军官访问了中国,而且还不止走了一个地方。他回忆说,在那时,美国军人到中国各处参观可是件非同寻常的事。而且,他在中国一呆就是数个星期。“我从南走到北,先到了广州、上海,然后是北京、大连,还到了哈尔滨……所以,我非常清楚地体验了中国近30年来的变化是多么巨大。我当时问好多中国民众,他们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他们告诉我,他们希望能让孩子上学读书,希望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部收音机或一块手表。那就是他们当时的全部愿望。可是你看现在,中国人想要什么呢,他们想要的是电脑,是上因特网,是要小汽车,是要上星巴克喝咖啡。所以,我常对人们说,你们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才可能知道中国变化之大。不过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中国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仍生活于贫困线之下。所以,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中国看成是敌人,我们应该同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均衡发展,不单单是让东部富裕起来,而是达到全面小康。”⑥1

  (摘自《环球人物》2006年第5期李学江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