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外民间机构邓州助残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7:1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国外民间机构邓州助残进行时

  

国外民间机构邓州助残进行时

  

国外民间机构邓州助残进行时
核心提示

  因为偶然,从1998年开始,美国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慈善机构一直捐资帮助邓州市聋哑学校,获得资助的聋哑儿童超过300名。

  捐助的方式并不复杂:确定邓州需要捐助的对象之后,“儿童之家”组织向当地人员发动捐款,然后将款项寄给信任的财务监督,通过财务监督转交给受助的儿童。

  “儿童之家”采取简单而有效的方式监督这一捐款,除了定期收到受捐儿童及其家长的领款签名,还要看到发放捐款时的现场照片,而且,组织每年都有一到两次派员巡视。

  国外民间机构在邓州8年助残的经验,或可提供一种值得捐资者信赖的、有效的、持续的助残模式。

  幸运的郑梅林

  5月17日下午,初夏的阳光照在白牛乡一幢干净的房子里,24岁的理发师郑梅林正在为一个村民理发,他手里操作的剪刀,像一只燕子在轻盈地飞舞。

  他的妻子,是他最优秀的搭档,立在一旁温柔地看着他,准确理解他的每一个眼神,帮助客人清洗头发,撤下围布。偶尔,她回过头去,和跌跌撞撞的孩子打招呼。

  尽管失去听力和语言能力,郑梅林却能像正常的男人一样享受生活,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理发店的收入保证了他和他的妻子、孩子及母亲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在这个乡镇和乡镇以外的地方,许多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人走在一条充满辛苦的路上,他们由于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可能很早就去外面打工,干常人无法忍受的重活,或者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天生的残疾者中,郑梅林无疑是较为幸运的一个人。8年前,他被家人送到邓州市聋哑学校,在这里,不仅不用交学杂费,每月还可以获得4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

  在聋哑学校,郑梅林得到了系统的文化普及教育,学习通过手语与别人沟通。重要的是,他还学会了理发。毕业后,他通过这门技艺,在乡里开了个理发店,而且还娶了一个生理完全正常的妻子。很快,他们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我现在拥有了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工作、爱情和孩子。”郑梅林的妻子向记者翻译他的手语。

  从明尼苏达州到邓州

  另一名学生张立波,4年前,从邓州聋哑学校考入中州大学,去年刚刚毕业,被聋哑学校聘为美术教师。

  据邓州市“儿童之家”副主席、邓州市聋哑学校创始人之一洪荣惠跟踪了解,许多聋哑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能够自谋生计。“至少,他们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

  1988年,邓州市聋哑学校诞生,“一排十几间的架子房。”聋哑学校现在的教导主任周老师回忆说。学校的条件非常艰苦,加之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这里的学费甚至比普通学校都要高,许多聋哑儿童因此与教育失之交臂。

  但是,出于机缘巧合,从1998年开始,邓州市聋哑学校一直得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慈善机构的捐助,学校教育得以改善。该机构为在这里读书的聋哑儿童提供学杂费,并且每月向每个儿童发放4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

  “在两免一补实施之前,免费读书已经是最好的吸引力,何况还有生活补助。”周老师说,得到这个组织的捐助后,学校的生源大增,更多的聋哑儿童来到这个学校接受教育。

  捐资者还帮助修建了更好的3层教学楼,9间学生寝室,建造餐厅、电子游艺室、图书馆,甚至电脑教室。

  “我们机构目前在邓州市有两个援助项目,一个是援助邓州市聋哑学校及65个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另一个是援助20个孤儿的学习生活费用。令人欣慰的是,聚沙成塔,该学校的基础设施在几年内基本得到改善,在贵地成为应该属于条件比较优越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同时我们援助的20个孤儿没有一个失学。”3月6日,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中国项目部经理芭芭拉·施普卡总结说。

  目前,学校有78名聋哑生,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文化课程大致比照全国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这些学生继续接受“儿童之家”的捐助。

  据邓州市委宣传部统计,生活在邓州城乡的300余名孤残儿童先后接受了这家机构的捐助。至今,“儿童之家”已共为邓州孤残儿童捐款80732美元、人民币52968元,捐赠药品、书籍、衣服、体育器材和儿童玩具等价值24860美元。

  有效的监管

  明尼苏达“儿童之家”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

  19世纪末期,欧洲等地许多家庭拖儿带女纷纷涌向美洲淘金,一路辛劳,移民者到了美国,不少人成了孤儿,这样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的关注,许多热心者就把这些孤儿送往孤儿院,孤儿聚在一起,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明尼苏达“儿童之家”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至今已有110多年了。

  成熟和富有成效地监管捐款,被认为是“儿童之家”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据“儿童之家”领养部主管大卫·皮尔格莱姆先生介绍说,当今“儿童之家”已拥有几大功能:与大公司、大财团一起开办福利性的幼儿园、托儿所;为无经济来源或经济困难的母亲的孩子免费抚养、教育,等等。财源的另一来源也包括发动普通的家庭捐助。

  要想让捐资者放心捐款的用途,就必须有明确高效的监管。作为亚洲的项目,捐助的方式并不复杂:确定邓州需要捐助的对象之后,“儿童之家”组织向当地人员发动捐款,然后将款项寄给信任的财务监督,通过财务监督转交给受助的儿童。

  据介绍,为邓州市聋哑学校的捐款来自美国的53个普通家庭和数百名热心人士,他们甚至从未见过这些受帮助人的样子。

  但是,“儿童之家”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让这些慈善者放心。“儿童之家”除了定期收到受捐儿童及其家长的领款签名,还要看到发放捐款时的现场照片,而且,组织每年都有一到两次派员巡视。

  “儿童之家”所信任的财务监督是具有传奇人物的洪荣惠。

  洪荣惠,现年78岁,退休前系邓州市饮食服务公司职工。认识洪荣惠的人都称他性格豪爽、乐善好施,颇具侠义心肠。洪荣惠一直有个心愿:能更多地援助残障儿童。1997年,洪荣惠参加母校邓州一小举行的百年校庆时,遇到校友蔡悦刚,蔡的女儿蔡丹玲当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服务。经过沟通,邓州市聋哑学校成为“儿童之家”援助的项目。

  而洪荣惠的热心肠也获得“儿童之家”的认可。在洪荣惠递给本报记者的名片里,他的头衔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邓州财务监督、邓州市“儿童之家”副主席、河南省百佳慈善家、河南省爱心使者。

  “一开始,他们把钱寄给我,然后我把钱送到孤儿、聋哑儿童手里,让家长和孩子们签字或按手指印,还把当时的现场拍成照片,连同签名一起寄给他们。”洪荣惠说,后来,“儿童之家”将捐款直接打到专门的账户上,但是,发放的签名和照片还是一样不能少。

  最近,中国项目部经理芭芭拉·施普卡要求,学校一年要提供三次捐款使用情况报告及学生情况简报(含照片),孤儿的情况则由洪荣惠和助手提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含照片),分别在每年的在一月、五月和八月。

  在过去的8年里,“儿童之家”先后有12次来到邓州市聋哑学校进行探望,其中有麦当娜·金总裁、国际领养部主管大卫·皮尔格莱姆先生,以及亚洲项目负责人蔡丹玲、办公室主任凯莉,中国项目部武阳等。

  构建中国式救助

  在邓州市聋哑学校的纪念牌上,刻着聋哑学生们可能永远无法谋面的人的名字。

  杰瑞是来自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她把父母平日留给自己的零用钱积攒下来,全部捐助给了邓州的孤残儿童,她还在捐款后面附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虽然不能见到被我救助的小伙伴——我亲爱的聋哑兄弟和姐妹们,也许,我们可能终生无法见面,但是,我们永远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2004年,一位叫做克劳迪亚的美国个体医生自己携带医疗器械,随同“儿童之家”工作人员来到邓州,义务为受到救助的孩子们逐人检查身体。在邓州的几天里,他一直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有时候甚至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他往来旅途以及医疗检查的费用高达6000美元以上,而且全部由自己承担,然而他却仍旧乐呵呵的,一点儿怨言也没有。

  从去年秋季开学始,河南省落实秋季资金7.2亿,全部用于“两免一补”,全省共有619.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这一政策的惠泽。

  “这个政策令我们鼓舞人心。”芭芭拉·施普卡说,他们很高兴看到聋哑学生和孤儿们能够获得这项国家政策性的补贴福利。也因为这项政策,“儿童之家”将在2007年底结束在邓州的援助项目。

  “即使项目终止了,我也认为这并不代表完全结束。”邓州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许光选说,外国民间机构在邓州8年助残的经验,或可提供一种值得捐资者信赖的、有效持续的助残模式。

  一个普通的共识是,在国内有些地方,因为捐助者缺乏足够畅通的渠道去了解和掌握捐款的用处,从而失去慷慨解囊的热情。

  各地慈善总会曾被寄予厚望,但捐款数额并不理想,许多慈善总会因此把眼光转向新的渠道,希望吸引国外民间慈善资金。以河南省慈善总会为例,2005年9月28日,河南省慈善总会成立对外交流协作委员会,以期开展对外交流工作,逐步与国际慈善机构、国内慈善机构联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开展助学、助孤、助老、助困、助医工作。

  “但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对外交流协作委员会秘书长葛杰说,最终理想的做法就是构建本土的中国式救助。她认为,美国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资助邓州市聋哑学校的运作模式值得关注。③25

  □

  文/图本报记者杨万东

  邓州市聋哑学校八年来一直得到“儿童之家”的捐助

  聋哑儿童在上课

  传奇人物洪荣惠在读“儿童之家”的来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