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信访机制最大程度地化解“不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7:33 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报道,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北京市信访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今后,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有望通过举行听证会的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虽然有一些听证会因为流于形式而受到质疑,但将听证程序纳入信访机制,笔者依然充满了期待,因为它突出了信访机制吸收、化解“不满”的功能,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信访

制度的价值定位。

  在我国政治制度架构中,信访一直是沟通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渠道,起着平衡社会与国家间信息和回应交换的功能。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改革深化社会利益冲突加剧,加之当前我国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的缘由,很多社会纠纷因为当事人无法通过诉讼途径来发泄不满,于是大量选择上访,甚至发生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

  其实从客观上看,任何一个社会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和纠纷。和谐社会追求的不在于彻底消除各种纠纷,而是通过各种制度的设计和程序的运作化解纠纷、吸收不满。信访作为一种止纷平争的体制外救济途径,它可以弥补诉讼等体制内救济机制的失灵,有效疏缓各种复杂的矛盾,成为现代国家平稳社会、安定秩序的“避震器”。

  实际上,很多上访事件的形成,多为当事人想通过一定的渠道“出出气”、“要说法”。这种不满情绪的表达诉求,决定了很多时候信访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追求实体上的正义,而是最大程度地化解“不满”。

  欲实现最大程度地“吸收不满”,不仅需要在制度上为老百姓畅通上访渠道,更需要建立理性的程序机制,尊重和保障信访人的各项程序性权利。程序不仅具有保障实体和排除肆意的功能,本身还蕴涵有吸收、化解不满的功能。听证程序的引进或许并不能实现信访的实体正义诉求,但听证体现了程序的参与精神和公开原则,无疑是吸收不满的最佳载体。通过听证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程序运作,信访者可以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合法地表达出来,从而化解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的国家与公民关系。

  ——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