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艾琳:"重要讲话"应该重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8:04 东方网

  眼下,各种各样的“重要讲话”铺天盖地,大领导们在发表“重要讲话”,小领导们也在发表“重要讲话”,全局性会议是“重要讲话”,专业性会议也是“重要讲话”,即使是一个短短的剪彩仪式上的即兴讲话也成了“重要讲话”。

  既然是“重要讲话”,就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就必须层层级级地召开会议,让下一级领导把“重要讲话”延伸为新的“重要讲话”。

  中国的领导喜欢发表“重要讲话”,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必经的会议程序。

  到底什么才是“重要讲话”,判断讲话是否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按理应该非常简单,那就是内容,看内容是否重要,看内容是否是与对是会者关心的事,看内容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看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程度,只有内容重要的了,会议也就重要了,只有内容重要了,参加会议的人才会去关心会议,只有内容重要了,参加会议的人才能认真听讲话、才能听得进去,这样的“重要讲话”才能真正成为重要讲话。

  但是,在很多地方、很多场合、很多会议上,判断讲话是否重要的标准并不是内容,而是看是谁在讲,讲话时有哪些人在场,有哪几个人讲话。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把手参加会议,他也发表了讲话,自然他的讲话就是“重要讲话”,如果他不讲话,主持人一般都分寸把握得非常好,请某某讲话,不会当作一把手的面把其他领导的讲话说成重要讲话的。如果一把手不在场,那就得看坐在主席台上的人的排位了,在班子中排位靠前的,他的讲话也就自然是“重要讲话”,其他人的讲话当然就不算重要的。以此类推,不管是什么会议,主持人都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把“重要讲话”用到最合适的领导身上。

  于是,“重要讲话”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职务的体现,一种地位的高低。不仅会议主持人把握得非常好,新闻媒体也把握得越来越好。

  可不,在新闻媒体上,在新闻媒体的头条或者头版上,发表的都是职务最高领导的讲话或者消息。于是,剪彩仪式上的讲话可以比全局性会议上的讲话重要,酒会上的领导讲话可以比某项科技成果的消息重要。于是,不管什么会、什么仪式、什么事,下级总是花大量精力去请领导参加,去请领导讲话,领导越大越好,越能够把消息发布在最重要的位置。于是,这也是“重要讲话”,那也是“重要讲话”,只要有领导参加的会议,只要领导发表的讲话,都是“重要会议”、“重要讲话”。象安全这样重要的事,如果会议没有主要领导参加,没有主要领导讲话,在第二天的新闻媒体上,就不可能成为重要的事,就不可能在显要位置出现。

  由于“重要讲话”被官位所操纵、所支配,在日常工作中,也就很难分出哪项工作是重要的,哪项工作是不重要的,应该突出哪些工作。结果,造成基层无所适从,无法入手,随时有可能使重要的事变得不重要,不重要的事却当作重要的事在做。

  如此下去,如何工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把工作做好,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都成了一个问题。

  “重要讲话”服从于职位高低还是服从于内容,确实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认真作出回答的问题。


作者:艾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