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遐迩:红旗渠断流和有水皆污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8:09 东方网

  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一道被周恩来总理自豪地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而在2002年间,当时这条全长1500公里“人工天河”竟76天无水,似乎要被风干。而且,红旗渠年引水量逐年减少,直至减少到最初的零头。水源争夺已进入“战国时代”。(5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红旗渠“断流”无疑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真实写照。5月28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水资

源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瓶颈,原因是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曾经自诩了很多年的“地大物博”的中国,现在正遭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挑战,虽然我们有长江、黄河两大世界著名水系,但是缺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原本我国不是缺水国家,至少不该如此紧缺。那为何水资源变少了呢?在我看来,是不科学的发展造成的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待兴,人民渴望尽快摆脱困境,然而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盲目、肆意发展,地上生态不断遭到破坏,地下开发严重,形成漏斗。近年来,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资源总量减少了12%。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一些水生态恶化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即使如此,水资源并没有得到珍惜和有效保护,浪费严重,污染严重,越发加剧水资源的紧缺。

  水资源的紧缺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红旗渠隐现的断流危机,既是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直接体现,也是相关省份之间分水难题的现实反映。在我国贫水区,水量的分配与争夺日益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话题。据水利部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全国共调解水事纠纷4万余起。

  水问题已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区实行了退耕还林、牧,封山育林政策,以涵养水源。为了保证北京水源,冀北甚至退稻还旱。然而,靠涵养水源一时也难解水源之危。在我看来,近期应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关停在建和已建成的浪费水资源的景观项目,二是关停在建和已建成的污染水资源工程,三是解决好水量分配和水权交易问题,让水成为商品走向市场。

  但是,要解水资源之危,不仅难有速效之策,而且还可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各地务必顾全大局。同时,还要发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核的“红旗渠精神”。我以为,如果没有“红旗渠精神”,就无法解决和摆脱红旗渠“断流”和有水皆污的困境。


作者:遐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