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自诩有“三个奇迹” 民进党还有奇迹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8:23 中国新闻网 | ||
5月29日,台湾许多摄影、摄像记者聚拢在台北“地检署”的警备车通道铁门前,准备拍摄陈水扁女婿赵建铭被借提应讯后离开的情形。中新社发 黄少华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民进党在接连两次选举(2004年12月“立委”选举和2005年12月“三合一”选举)失败后,民进党内士气低迷。陈水扁为了鼓励士气,自豪地举出自己仕途上的“三次奇迹”,暗示还会有奇迹。陈水扁的话,确实能让一些“台独”分子宽心,只是如今让民进党出现“奇迹”的条件变了 “三个奇迹” 陈水扁在谈到“我的奋斗”时说,曾经遇到过三次险情,都是化险为夷,遇难呈祥。事实上他只讲了结果,没有讲原因,或者是以偏概全。 第一次是1994年12月的台北市长选举。当时,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参选台北市长,由于当时民进党在台北市没有优势,政党支持度明显不足,应该说胜选的可能不大,特别是陈水扁本人,在选情的关键时刻,媒体报道了他曾经到澳门旅游嫖妓的消息,对选情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12月3日的投票中,获得第一名的是陈水扁。此事成为陈水扁身处逆境,处变不惊,转危为安的第一个“奇迹”。 第二次是2000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当时,陈水扁的选情并不乐观,从面上看,民进党的支持度不过四成,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2000年3月前后有关选举的民调中,民进党和陈水扁的支持率,始终没有超过参选的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和独立参选人宋楚瑜。问题是在选举时,陈水扁拿到名列第一、39.3%的选票,“创造”逆境中获胜的第二个“奇迹”。 第三次是2004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当时,陈水扁的“台独狂想症”、“执政无能症”发作,朝野竞争激烈,政局动荡不止,经济复苏缓慢。此外,在投票前不到2个月,“陈由豪案件”爆发――吴淑珍通过陈哲男、沈富雄介绍,6次收受陈由豪提供的4600万元新台币现金。所有民调中,陈水扁的支持率一直落后于代表泛蓝军参选的连战和宋楚瑜。但选举时,陈水扁竟然以50.11%的得票实现连任,“创造”逆境中获胜的第三个“奇迹”。 从选举记录上看,陈水扁确实创下“三次奇迹”。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背后故事 陈水扁三次胜选的原因较为复杂,国民党的分裂,成为陈水扁前两次胜选的关键原因。陈水扁前两次参选过程,正是台湾政治转型期的关键阶段,积极创导政治转型的李登辉,一直在实施搞垮反对“台独”的中国国民党的图谋。除了在政治上抛弃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理念,在组织上另立山头、排斥异己、打压政治对手外,还在选举中制造事端促使国民党候选人败选,这成为陈水扁前两次“奇迹”的根本原因。 1994年12月举行第一届省市长选举时,新党候选人赵少康得到广大国民党、新党党员的支持,再加上台北市泛国民党的基本盘远大于民进党,因此赵少康胜选的可能大于代表民进党参选的陈水扁。李登辉为了整垮国民党,专权决定现职市长黄大洲参选,把国民党的支持队伍人为划分为两大块,国民党基本盘的优势消失。果然不出李登辉所料,处于劣势的陈水扁,依靠李登辉制造的国民党支持者的分裂而创造了“奇迹”。 类似的经历又在2000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重演。当时的政治生态下,国民党的实力远大于民进党,代表民进党参选的陈水扁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在李登辉看来,他自己已无法参选,只有借助此次选举把国民党“选”下台。为此,在决定国民党候选人的过程中,挑起“连(战)宋(楚瑜)斗”,导致国民党的支持者阵营一分为二,因而在由泛国民党支持的连战和宋楚瑜两组候选人得票近60%、其中宋楚瑜得票36.84%的情况下,却让陈水扁以得票39.3%的简单多数而胜选。处于劣势的陈水扁,依靠李登辉的毁党行为创造了第二次“奇迹”。 陈水扁争取连任的选举,由于执政4年没有政绩,推行“台独”加剧社会乱象,施政失误加重经济衰退,煽动敌意造成两岸紧张,民进党执政不得人心。因此在竞选期间,选情对陈水扁十分不利,在万般无奈之下,“台独”势力围绕选举做文章,一是“公投绑选举”,在投票当天举办第一次“台独公投”,进行政治动员;二是“3•19枪击案”,“苦肉计”换取同情票。结果,泛绿军候选人得票50.11%,泛蓝军候选人得票49.88%,陈水扁创造了第三次“奇迹”。 “三次奇迹”成为陈水扁骄傲的资本,特别是在民进党接连遭受第6届“立委”和“三合一”选举失利情况下,为鼓舞士气而进行政治打气的最佳素材。 条件变了 陈水扁“三个奇迹”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国民党阵营分裂,二是借助不正当手段。从两项原因看,陈水扁挥洒的空间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泛蓝军内有矛盾,但不会到一分为二的程度;借助不正当手段的条件具备,但不会让陈水扁轻易得逞。 首先,泛蓝军不会分裂,陈水扁没有创造“奇迹”的根本条件。两年多来,泛蓝军为了有效制衡陈水扁的“台独意识治政”,积极维护内部团结。一是在选举中协手。无论是在第6届“立委”选举,还是在“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有矛盾,但是基本上能够以泛蓝军的全局为重,让泛蓝军的县市长席位冲上跨纪录的17席,又接连赢得嘉义市“立委”和台东县长补选。在北高市长选举问题上,有意参选的宋楚瑜最后也会服从泛蓝军发展的大局,与国民党方面协商出合理方案。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以马英九为核心的基本阵容已经确定,不会出现2000年泛国民党方面两组人马竞争的局面。二是亲民党出现向国民党回流的趋势,一些核心成员已经回到国民党,基层支持者绝大部分转向国民党。从力量对比上,出现了越来越有利于国民党的整合。三是合作监督执政党,利用控制的立法权,有效监督“台独”的错误施政,阻止陈水扁当局滥用职权、恶化两岸关系、挑拨族群的各类提案,同时提出有利于台湾经济、社会和民众利益的诸如“直航”条款、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提案,在制衡泛绿的实践中,泛蓝军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只要处于上升态势下的泛蓝军能够一致对“独”,陈水扁就不会有第四次“奇迹”。 其次,泛绿军执政危机,陈水扁孤注一掷难以得逞。根据现今的力量对比和发展趋势看,陈水扁的处境,要比前“三次奇迹”时情形更严重,民进党的执政危机全面加剧。在因陈水扁执政失误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问题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又增添了“贪污腐败”和“内部恶斗”两项:贪污腐败引起天怒人怨,人们开始思考民进党应该与陈水扁切割、断头求生的问题;在陈水扁一家因经济犯罪而陷入困境之际,“四大天王”开始自找出路,在抬高自己的同时压低别人,图谋在“后扁时期”的政治结构中占据有利于再上一层楼的战略地位。无论是贪污腐败还是内部恶斗,严重干扰和影响民进党的选举安排,在台北市长选举中,党内有意参选的人,陈水扁不同意;陈水扁看中的人,又被当事人拒绝,造成无人敢战的局面。高雄市更是几派角逐,弄出一个最不适合参选的人参选。选情至今不振,要想出现奇迹,陈水扁只有仿效“两颗子弹”,制造极端事件捞取选票一条路。问题是他作为“总统”、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具有“选举捆绑公投、策划恐怖事件、制造紧张状态”的便利条件,但陈水扁和“台独”势力已有前科,且在泛蓝军、社会各界以及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下,像“3•19枪击案”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制造极端事件,将会把民进党送上民意的审判台。 陈水扁的“三次奇迹”,并非是执政业绩带来的效应,也不是实力胜人一筹的结果,更不是多数民意支持的结果,第四次“奇迹”也就没有必然性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刘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