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开发人文资源 传承历史文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22 东方网

  陈燮君作品集

  近年来,静安区重视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注意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采取各种措施留住文化名人和艺术人才,执着地打造文化名区,有效地推进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形成静安文化特色、培育静安文化精神。现就静安区如何开发人文资源、传承历史文脉,提出建议如下:

  一、弘扬静安文化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精神不断打造,开放、拓展、创新、灵活、坚韧、守法等要素逐渐建构了上海城市精神。申城文化?—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东西方文化的集散与互补,更新了城市经济开发观念,松动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和城市理念,磨砺出新的城市人文精神。城市从闭锁到开放,引发出上海人的开放精神;城市在反思中感奋,引发出上海人的拓展精神;城市从全球视野中形成自己的经济—社会—文化个性,引发出上海人的创新精神;城市从激烈的冲突和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引发出上海人的竞争精神;城市从汲取国外各种经济管理、金融管理、城市管理的思想、方法中吐故纳新,引发出上海人的进取精神;城市从各路人才的汇聚闯荡中吸纳百川,引发出上海人的宽容精神……改革开放的年华对于上海城市精神的优化展开了时代背景,奠定了综合性基础。世纪之交的令人瞩目的上海城市的巨变与城市精神的振奋已本质地联系在一起。城市精神在文化建设的发展中提升。让文化建设处于较高的品位和立意,让城市精神弥漫于较高的逻辑起点,这已成为今天上海人和上海城执着求索的相关命题。

  如何表述静安文化精神?静安文化精神当然离不开上海城市精神。同时静安文化精神的形成又依托于静安特点,如静安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很低,而居留于静安区的外籍人士占全市外籍人士的比例却很高,在静安区的外籍人士涉及180个国家和地区,这使静安文化精神更具开放性。静安区的文化形态、神态、心态更显优雅精致,这使静安文化精神更具高雅性。静安静安,“闹中取静,国泰民安”,静安文化精神更显闹市中的静谧与和谐,腾飞中的安泰与神韵。要打造文化名区,培育城市精神,理应弘扬静安文化精神,以文化精神为都市发展提神。

  二、完善静安文化布局

  上海在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子里,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规划。目前正在形成“线、带、点、圈”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东起浦东世纪大道,跨江西行,经过人民广场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城市规划馆等直指西郊刘海粟美术馆等,城市中轴线上的文化布局清晰可见。申博成功以后,沿着黄浦江举目放眼,徐汇区、黄浦区、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等正在抓紧规划黄浦江文化阳光带,形势喜人,令人感奋。仅以杨浦区为例,目前除了加快17所高校的大学城的规划实施外,正在沿江部署自来水博物馆、燃气博物馆和电厂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势头强劲。上海城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还形成点、圈,新型的线、带、点、圈文化发展结构正在出现。

  静安区有遐尔闻名的静安寺、百乐门等文保单位和文化设施,能否在静安寺附近地块改造过程中营建文化中心,规划有静安特色的文化设施;静安区能否在上海未来三年增加三十来座博物馆纪念馆,使总量达到100座的动态滚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上海制定新一轮文化发展规划中显示静安的文化亮点……理应在静安文化精神的鼓舞下,完善静安文化布局,打造名区文化。

  三、促进静安文物保护

  

  静安区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脉清晰,要进一步促进静安文物保护,可在文保单位、革命纪念地点、名人故居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上海是人文荟萃、历史文化特别是近现代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地区,国务院在1986年确认上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海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经文物普查登录的文物点共计3885处。地下文物主要为史前人类遗存。在上海的历史上,文化名人曾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逗留于上海,对于上海城市精神进行知识汇流和智力支撑。上一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罗素、美国教育家门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俄国诗人、著名的世界语作家爱罗先珂、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等都先后访问上海,进行演讲、讲学等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如果把名人逗留之处、寓居之所挂牌纪念,那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会出现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从另一个文化侧面反映城市精神的“海纳百川”。

  静安区的文保单位、革命纪念地点、名人故居令人瞩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旧址是一幢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楼下为客堂,楼上为厢房和亭子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局负责宣传工作的李达及夫人王会悟寓居于此,并主持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人民出版社社址即设在这里。楼下作为会客室,楼上是卧室兼书房及编辑室,亭子间为资料室。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辅德里625号即作为主要会场之一,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关于“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等9个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秋,李达离沪赴湘,辅德里625号即成为居民住宅至今。1959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静安区有平民女校旧址。平民女校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培养妇女干部而建立的。1922年2月建校,校址在成都北路7弄42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为一幢两楼两底、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平民女校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主办,由李达任教务长,学生大约有30人,大部分是受新思潮影响的进步女青年。学校开设高级班和低级班。学校开设国文、英文、数学等课程。平民女校实行半工半读,校内还附设一个手工工场,学生可以在课余从事缝衣、织袜等劳动。平民女校经常为学生安排时事政治讲座,张太雷、刘少奇等都曾给学生作过报告。学校还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演讲,到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参加工人罢工斗争。师生们还积极在《妇女声》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妇女解放思想。1922年秋,李达应毛泽东邀请去湖南自修大学任教。同年底,学校因经费困难停办,部分学生转入上海大学继续学习。1959年5月26日,平民女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5月4日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静安区还有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上海茂名路毛泽东寓所、中国共产党淞沪特委办公地点旧址、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刘长胜故居、刘晓故居等。蔡元培故居的对外开放,也吸引了中外游人。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虽是清末翰林学士,却致力于打破封建科举教育制度。辛亥革命后,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废除了两千多年以来墨守孔子的旧习,确立了我国资产阶级教育体制,为我国近代教育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五四时期,他任北大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宣传劳工神圣,支持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他提供“各抒己见,展开争鸣”,开创了学术民主新风,使北大成为新文化的摇篮。抗战时期,他与宋庆龄、鲁迅等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营救了大批爱国人士和革命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和战友。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蔡元培移居香港,1940年,病逝于香港。蔡元培在上海曾先后居住在茂名路升平街、南京西路静安别墅、愚园路、万航渡路等处。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蔡元培迁居于华山路。这是蔡元培在沪居住的最后寓所。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曾去此处探望蔡夫人,并指示要保存好故居。故居位于华山路303弄16号,建筑面积526平方米,是一幢典型的花园洋房,南面有较大的花园,室外楼梯可以直上二楼,中间是会议室,东间是藏书屋,收藏蔡元培生前部分书籍和往来信件,卧室还保存着二三十年代蔡元培生前使用过的圆桌、椅子、大床等。目前故居的二、三楼为蔡元培先生的子女居住,一楼陈列着蔡元培先生生平照片、文章及生活用品,现已对外开放,许多中外来宾慕名前来参观,回忆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业绩。1984年11月14日,蔡元培故居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安区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人文资源,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人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必将有效传承历史文脉,播扬城市文化精神,使打造文化名区、塑造高雅而经典的“静安”成为可能。


作者:陈燮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