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忆校园里的球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39 南方日报

  天涯博客精选

  见招拆招

  说到扎堆看球,怎能不想起校园里的球事呢?

  上大学时,北京的同学周末大多要回家,因为家里有爹娘,有美食,有不必到十一点就熄灭的电灯,有可能配备着录像机的彩电。但有的时候,这些同学偏要在周末,吃过爹娘的饭后就赶回学校,因为要看球。

  像1988年的丰田杯,乌拉圭民族队与埃因霍温队互射点球,双方就像约好了一样,这个进去那个也进去,这个射失那个也不进,一共搞了不知道有多少轮。看球的同学发出一声声尖叫,一声声叹息,拍打着自己或别人的大腿,猜着是不是要一直踢到天黑。这样的快乐,是一个人在娘家看球能体会得到的吗?

  最让我痛心的是1989年,十强赛。

  跟那年的看球生涯有关联的是三个词:一,地理。上中学时,我们经常拿着世界地图册,让同桌找某个不起眼的地名以考眼力,很不幸,中国队本次对手就全是在地图上难以标出名字的小国家,比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什么的。二,共振。这是个物理学名词,据说部队上特有讲究,当走到桥上的时候,一定要把整齐的步伐走得杂乱些,要不桥就要被共振垮掉,如果这些军官进大学看球,当中国队进一个球或丢一个球或将进未进之际,几间宿舍、几层楼、几栋楼便要一齐发出或振奋或沮丧的咆哮,那样的共振效果肯定会让他们担心楼会被吼塌。三,玻璃瓶。一场比赛踢罢,不管是输球还是赢球,总要表示一下,于是大家便把囤积在床底下的啤酒瓶抡到楼下去,玻璃爆裂的声音就像我们要炸开的心。穷学生,哪有那么多啤酒瓶啊,中国队赢过沙特后,瓶子基本上就用完了,到与阿联酋的黑色三分钟时,一些尘封多年的饭盆暖瓶什么的就都下去了。

  最后一场对卡塔尔。中国队先进了球。那次惊天动地的欢呼形成了最强烈的共振,大家全都跳起来,相互厮打。要知道,那年头还没工业化,又是夏天,许多同学都扯出了老娘缝制的大花裤衩。

  到1997年的十强赛时,我已经离开校园了,满腔的怨恨得不到发泄,只能看报纸,从愤怒的铅字中得到一些平衡。记得那时有一张《西藏青年报》,编辑部却是在成都,全张报纸印成黑色,字呈反白,一摸两手黑,要看的话需要把瞳孔缩成猫眼,但骂得那个痛快啊,至今不忘。

  现在回过头来想,我却有些感谢中国足球。老百姓生活过得挺憋屈,有个足球能让大家泻泻火,其实是件好事儿。让老百姓出口气,也没什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