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古樟”:为历史保留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42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长沙市长重社区居委会即将修建的办公大楼,危及了一棵百年古樟树的命运——它要被砍去1/3的枝叶。此举引起了社区居民的不满,“它是我们的寄托,看到它,就能看到过去和将来”,社区居民如是说。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对历史,人们应该有一种温情与敬意。那么,人们如何向历史表达这种“温情与敬意”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当下承载着历史变迁的物质文化遗产有足够的体认和关照,哪怕它只是一棵树。显然,见证了近百年历史沧桑的古樟树,时至今日,已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承载着一段历史并幻化成历史的一部分。如此厚重的历史、悠远的世态、绵长的人情,使得现代人对这棵古樟树任何的僭越行为,都可看作是一种鲁莽的冒犯。

  永远需要推倒重来,永远需要在废墟中重生,这就是当下城市现代化的荒唐逻辑。在摧枯拉朽的现代化中,那些独一无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景致,已然呈碎片化,每每勾起我们的文化乡愁,感受爱也断情也伤的城市灵魂。

  建设一座城市,首先需要知道如何保卫这座城市,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如何留下城市的灵魂和人们的集体记忆——那些为历史保留现场的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并不都是宏大叙事的东西,它往往深植于城市的细节之中,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城市的灵魂和人们的乡愁所在,而恰恰就是这些细节的东西,最能考量城市建设者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历史意识。具体到这棵古樟树即将面临部分砍伐的命运来说,长重社区居委会显然并没有对它本身具有的历史含量和文化意味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当然,在遗憾之外,我们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欣喜”。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保全这棵古樟树,社区居民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怀。在居民的奔走呼号声中,我们目睹了历史意识和文化关怀精神在民间的复苏和觉醒。这种来自民间的历史主义情怀超越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狭隘层面,从一开始就上升到了“过去与未来”的高贵层面。

  法国漫画家菲利浦•格吕克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过去比现在拥有更多的未来。如果今天我们失去了这棵古樟树,那么,我们既泯灭了它所承载的历史,又必然失去藏身其中的更多美好的未来。在自然主义复兴的过程中,在强调人文关怀和众生平等的语境之下,我们对这棵古樟树的态度,无疑就是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请长重社区居委会务必三思而后行。(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5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