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核电站争议并非“杞人忧天”所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3:59 信息时报

  公众无法完全理解政府行为的真正缘由与核能的本来面目,如此密集的建设规划也就没有办法不让公众“忧天”。毕竟,期冀每个人都是专家是天方夜谭。——微言

  如果脱离政府监管,职能部门成为“稻草人”,所谓的“证照齐全”则会给企业的非法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使罪恶行径更加隐蔽,更加肆无忌惮。——李克杰

  烟台海阳、威海荣成、威海乳山的120公里的海岸线上,山东将规划建设3座核电站。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述三座核电站距离青岛、烟台、威海三座城市的市中心距离均在10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其中乳山核电站距离国家4A级风景区——银滩风景区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考虑到煤炭的环境污染和水电的生态隐患以及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核电站的高效能和无污染是突出的比较优势。在当下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源制约成为发展的瓶颈,提高能源产业中的核能比重成为能源战略的导向,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就具体情况而言,山东的电力结构单一,每年电力用煤在7000万吨以上,供应量有一半缺口。作为经济大省,现实的要求催促山东的核电建设步伐加快,并没有什么不妥。问题是,建设的布局和步伐应该提前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免除公众的安全与环保担忧。

  正如一位环保志愿者所说:发展核电本身没有问题,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能否做到协调呢?对此,专家解释说,人们对核电的担心主要是不了解所致,现在核电技术已经很成熟,也很安全,核电站的选址、建设、环保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科学论证程序。可是,为什么不能通过信息沟通消除公众的“不了解”呢?当前的城市建设与各种大型项目建设中,存在这样一种让人不解的状况:职能部门、参与行业、专家学者三方进行内部研讨,认为可行之后,便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唯独忽视了当地公众的意见。这种忽视民意的做法有时甚至引发非常严重的民事纠纷。

  信息传播本身固然存有扭曲与误解的可能,但不进行信息协调则肯定有扭曲与误解的发生。专家要求公众“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缺少提前的信息沟通,公众无法完全理解政府行为的真正缘由与核能的本来面目,如此密集的建设规划也就没有办法不让公众“忧天”。毕竟,期冀每个人都是专家是天方夜谭。何况,今年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周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让人重温了那次酿成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惨重灾难,关于核安全的警钟时刻在人的心头敲响。

  如果从保障公民权利角度来讲,缺少社会公示意味着漠视公众的知情权。而知情权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必要的信息储备,更是公众参与的热情动力源。当前的信息传播技术相当发达,因此,进行社会公示或其他手段的信息交流,不应该成为权力部门与公众互动的障碍。关键是主管部门要有足够的民主意识,要有让公众知晓并参与的主动姿态。这是消除市政规划和上马项目中公众质疑的必要手段,也是避免社会谣言传播的有效方式,至少在事先做解释比在事后做解释的执政成本要低。所以,从这个角度讲,120公里的海岸线规划建设3座核电站引起强烈关注的要害不是数量的多少,而是与公众沟通的互动缺失。

  (作者系北京学者、博士生导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