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芜湖农民喜话增收建新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5:35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5月30日电(记者周晓农)在长江下游的安徽芜湖正在建设中的新村采访,不少农民向我们谈起了增收的事,听起来确实让人振奋。

  初夏时节,我们从长江大堤进入三山区北部圩口区。经国家拨款除险加固大堤,挡住渗浸入圩的洪水,这里的水洼地整治出了5000多亩适宜种菜的肥土,四个穷村归并成一个联群村,既种菜,又搞特色养殖,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乘车穿行在村里1500多户人家的排排新居之间,不时可见商店,还有集贸市场,简直就像一个小城镇。

  村民梅战宝说:“过去种的是低产地,一亩年净收入不过200元。如今我每年种三季菜,一亩净收入有5000元。路都通到了田间地头,家家户户都有电瓶车,我家的地就在村边,电瓶车充一次电4角钱,可来回跑四趟哩。”

  南陵县是芜湖有名的鱼米乡,粮食年产量达3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一半。记者来到张桥居民点,见我们打听收入和新村建设情况,一下子来了七八位村民。村民黄从性干脆就唱开了:“早稻撒(种)、晚稻抛(秧),收割不用刀,只带一捆装粮包。电瓶车一开到田头,万担归仓不用挑。感谢党的政策好,皇粮国税也不交,三提五统全取消,良种补贴到腰包。”把大家都唱得笑了起来。

  村民们七嘴八舌说,这个良种良法实在好。黄从性家有8.2亩田,早稻是撒播,一天就完;晚稻用塑料软盘抛秧,一盘抛出去,就是10个平方米,花工不过两三天的时间。收割时请来收割机,一个多小时就收完。村民舒士富说:“种田是机耕,收割机把谷草打成草灰还田肥田,道道环节省事,至少省了70%的工。你们别以为我们只知道种粮,种粮之余,还可以打工、做生意、搞多种经营。我除种7亩地外,省下的时间就搞养殖,做点粮食生意,去年靠这两项,就赚了2万多元。”

  我们和农口部门的同志一起与黄从性算账,早、晚两季稻,生长期共有220多天,8.2亩田,只需35个工就够了,每亩净收入1000余元,总收入8000多元,平均每个工的收入有200多元,比打工强得太多了。

  村民俸华家筹资买了一台收割机,大田一天收割100亩,小田一天收割四五十亩,一年要收几季,光这一项,年收入有10多万元,买收割机的钱,一年就收回了。

  农民盼望住房好一点,联群村移民建村的补偿款又不够,但村民可以先交首付款,剩下的再用增收款交。现在,除个别困难户外,95%以上的村民都交完了。张桥居民点的道路、排水、供电、路灯等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休闲娱乐区的建设也已开始。

  芜湖市分管城乡建设的副市长洪建平说,市里规划将现有的1万多个自然村逐步归并成2000个左右的社区,统一供水和道路等配套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组团式的发展格局。今年市里决定拿出3400万元反哺农村,其中1400万元用于村容整治,2000万元用于项目带动,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

  “现在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的收入多了,再加上城市反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快了。”洪建平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