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访:国画家崔如琢--执着传统 胸有丘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08:45 中国新闻网

  

专访:国画家崔如琢--执着传统 胸有丘壑(图)

  29日,旅美中国著名画家崔如琢在香港向记者展示在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以1500,000高价拍卖的“千山飞雪图”画样,原作宽三丈、高两米多,气势磅礡,是崔如琢历时两个月画成的大型画作。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五月三十日电专访:崔如琢--执着传统胸有丘壑

  中新社记者景洛晓萍

  在二十九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来自北京的国画家崔如琢巨作“千山飞雪图”以一千五百万港元成交,创出当代在世中国书画家单一作品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引起此间书画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能拍出如此“天价”的画家,他的艺术抱负、画画经历该是一个生动的故事。随着记者的追访,揭开这位兼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的艺术家面纱。

  在香港维港旁的一家酒店,崔如琢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据他介绍,气势磅礡、笔法创新的“千山飞雪图”画于二零零五年年底,该画作由八幅画组成,宽三丈,高两米多,是他历时两个月画成的巨型画作,也是他画过的最大的一幅国画。

  崔如琢一九四四年生于北京,一九八一年定居美国,现居北京。他出道甚早,学养深厚。他自幼习字,及长学画,绘画上为李苦禅入室高足,他曾先后就教于秦仲文、胡佩衡、王铸九、李可染诸大家。其作品多次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并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一千五百万元可能在拍卖市场并非惊奇,但以在世画家的作品可以拍得逾千万元的价格绝对少有。对于自己的画作在港拍得“天价”,崔如琢表示,这显现中国传统文化受人的尊敬和热爱程度,“这也是中国画走向世界迈出的一小步”。他认为,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艺术也正走向世界。作为一个国昼家,他的作品能这么受“青睐”,这不单是一个画家的行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他说,虽然中国画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叫价力还远不如西洋画,但近年中国画备受关注,叫价也越来越高,他的这幅巨作在港拍出高价就是一个例子。他充满信心地表示,离中国书画艺术在国际间吐气扬眉的日子已不远了。

  从小醉心中国画的崔如琢于三十六岁那年赴美。他回忆说,与不少艺术家一样,到美国后也曾有一段落魄的日子,甚至连住地下室的房租也付不起了,不过在穷困中他仍然创作不辍。后来因缘际会,他的画作为张大千所赏识,出现他画画生涯里的一次大转机后,从此走上精彩的艺术道路。张如琢回忆说:“台湾一位政要的儿媳喜欢我的画,并把我的画带到台湾请张大千过目,张大千看完画赞赏说,从画的功力看作者应在六十岁以上,实际我那时才三十多岁。张大千又说画家的画值得收藏,于是我的画一下子被订购一百幅,数十万美元的收入让我绝境逢生,也体会到中国传统书画的价值”。在美期间,崔如琢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屡获艺术成就奖,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宋美龄、贝聿铭等名人以及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广泛收藏。不仅如此,崔如琢的作品近年在海内外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并在国际国内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影响日隆。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崔如琢在艺术品市场的走红,是与他长年坚持中国画的传统与意韵有关。虽然多年在海外闯荡,但是他一直坚信: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什么是中国的主体文化。

  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崔如琢时时没有忘却中国文化,而在他多年的收藏过程中,越是接触西方艺术,越是深爱中华传统文化。在他看来,对西方的东西不能盲目吸收,而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领会。而通过对比,他表示更热爱中国文化,“对一个中国画家而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修炼是太重要了。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一直是我的心愿。”

  崔如琢表示,他画画从来不打草稿,往往都是即兴而作,包括这幅千山飞雪的巨画也不打草图,显示胸中有丘壑,他认为笔随情走,无法之法乃为法是画家崇尚的作画意境。因为收藏丰富,所以崔的作品博采众长,似乎有很多人的影子,但事实上都是他自己的风格。

  作为一个收藏家,崔如琢收藏了一大批珍品瑰宝,如齐白石的五十多幅画作,石涛的九幅画作,还有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作品等,这些作品可谓价值连城,也证明了画家的收藏眼光。“我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投资,是为了学习研究。而在收藏作品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中国国力的日渐强盛,体会到了很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