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媒体不应该总盯着邹春兰不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2:00 光明网
王人龙

  这个时代媒体所能承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传统传媒的作用,媒体已经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机构,有人可以获利,有人会因此变得郁闷不堪。

  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在小小的澡堂当了半年的搓澡工后,一经媒体爆光,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套用某句广告词来形容更恰当不过:冠军失去媒体,命运将会怎样?阳历五月末,邹春兰又来到了广州,此次来穗的目的是医治不孕

  媒体对于邹春兰这样的人来说,更多的是恩赐。当然邹春兰自己确实付出过,否则媒体没有报道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笔者在看过更多关于邹春兰的报道后,心中不经由生另外一种想法:是不是我们的媒体对于“邹春兰”们过分的“关爱有加”了?关于邹春兰的“不幸”,笔者也曾撰文为其的“命运多舛”大声疾呼过,全国冠军怎能在运动生涯结束后遭遇如此的“劫难”?然而细细想来,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样接而再,再而三的连续不断的抓住“邹春兰”不放呢?是否想过,邹春兰仅仅是茫茫众生中的其中之一,还有很多人跟邹春兰相似的人,他们或许不是全国冠军或全省冠军,但是他们曾在自己工作过的岗位同样的付出过,然而我们的媒体却时常忽略了他们。

  与邹春兰同样搭上媒体这辆末班车的还有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北大毕业生武小锋仅仅因为在家帮着父母穿糖葫芦,被便媒体戏称为“找不到工作”。难道真的找不到工作吗?恐怕未必吧。所谓的找不到工作只不过是找不到与北京大学相配套的工作而已。北京大学金光闪闪,北大毕业生自然也要水涨船高了。然而,经过媒体的披露,武小锋终于“如愿以偿”,虽然是“情非得已”,但却“终有所报”。似乎武小锋找不到工作,完全是媒体的责任。看着排山倒海似的报道,我不禁哑言失笑了。

  媒体为什么要抓住邹春兰、武小锋们不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身上有新闻价值,有值得吊起公众胃口的东西。假如邹春兰不是全国冠军,假如武小锋不是北大毕业,谁能告诉我这两个人现状会怎样?恐怕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以此眼光来看待媒体,恐怕“铁肩担道义”就显得很虚伪了。媒体总是在以新闻制造新闻,总是无视大部分人的感受,这样的媒体真的能贴近群众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天津的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老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被媒体吵得声名大振。媒体的伪善能像白芳礼老人一样打动读者的心吗?

  媒体如果对公众负责的话,就请将视线从邹春兰们身上移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