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0.81%的人愿意尝试“以房养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3:13 新华网 |
新华网浙江频道5月31日电 5月25日,从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上传来信息,浙江要力推“以房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老年人在晚年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而获取流动现金,而贷款者在老人搬出房子或是过世后再将房产收回的一种金融手段。 据《今日早报》报道,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提出后,很快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很多年轻人非常赞同这种养老模式。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还难以接受把 房子抵押出去,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以房养老”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难有实现的可能性。用银行的钱来安度晚年 5月初,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浙江首次提出了“以房养老”的概念,很快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所谓的“以房养老”,通俗地说就是指老人把已还清贷款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银行付给老人一定金额的“养老金”,老人在世时,拥有对房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在老人过世以后,银行收回房子,房产归银行所有。 以房养老又叫“倒按揭”,在银行界的正规叫法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年轻时按揭买房,年老时以房换钱,目的是为了养老。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早先提出了这个设想,并已进行了试点。 而据了解,浙江进入人口老龄化比全国平均提前了15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88.7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3.59%,其中绝大部分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单靠养儿防老已不太现实,因此,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的模式。”省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方案目前尚无定论 由于目前还是个设想,对于以房养老具体怎么实施,银行方面认为,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倒按揭模式有好多种,如果我们真的要实施,也会有很多种可能。 比如,以房养老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是老人将抵押房子后的钱一次性提取,也可能是按月提取;老人过世后,可能是将剩余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继承人,也可能不交。还有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设定一个提取养老金的假定年龄,比如设定老人的寿命为90岁,那个老人在90岁之前都可以拿到由房屋抵押带来的养老金;如果老人90岁以前过世,剩余的钱将交给老人继承人;如果老人到90岁还健在,那么,他将继续拥有对房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但没有养老金可以拿了。 但银行方面也表示,这些都只是设想,具体会采取哪个方案,还要经过认真地调查和论证,需由专门的产品设计部门量身定制,争取找到一个对老人和银行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据了解,目前国际通行的倒按揭模式分两种:一种是美国模式,允许年纪在62岁以上的老年人申请将房产净值转换成现金,具体金额视申请人的年龄、利率水平、所选择的贷款方案种类、房产价值等情况而定,并且能免税。至于现金支付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提取,也可以按月领取。房主在世时,将一直享有房屋的所有权。而另一种是新加坡模式,其放贷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子则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过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其“剩余值”交给其继承人。 “租房养老”已被普遍运用 虽然银行意义上倒按揭模式的以房养老还没有实施,但是,另一种靠房子养老的模式在杭城却早已司空见怪,那就是租房养老。 杭州市上塘镇敬老院院长李青告诉记者,在他们院里有不少老人,就把自己住的房子租给别人,用这个租金作为自己的养老费。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不少老人把房子出租给别人,自己住在子女家里或者敬老院里,现在杭州市区出租一个房子也能得到不少租金,这一养老模式也被不少老人认可了。 租房养老得到的租金比较多,同时也不需要把房屋抵押,但是,老人失去了房屋的居住权,而且,把房子出租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把房子抵押掉就没有什么风险。一些社会学专家认为,以房养老,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实行以房养老银行有一定风险 “如果推出以房养老这个产品的话,银行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宣传部副部长周波对记者说。 周波认为,从目前来看,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房子价格的走势有不确定性,另一个是老人的寿命也存在很大的变数。 现在房子的价格每年都有上涨,但谁也不能确定很多年以后会怎么样。而银行和老人签定的协议往往是固定的,比如银行每个月给老人固定数目的养老金,这样银行就要承担房价可能下跌的风险。另外,现在老人的寿命差距可达好几十年,银行无法预知什么时候可以收回房子,这部分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工作人员认为,在推出以房养老这个产品后,也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人,他们购买老人抵押给银行的房子,虽然,这种房子由于存在着入住时间的不确定性,价格可能会便宜一些。但是,可想而知,购买的人肯定会非常少,因为如果他看中一个70岁老人抵押给银行的房子,那个老人活了90多岁,他可能就要等20多年。很少有人能经得起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传给子女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首选 “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目前阻碍这个产品实施的,还是人的观念。”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说。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私人金融顾问裘完州认为,他们现在暂时还不考虑推出以房养老业务,从银行方面来讲,实行倒按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房产价值评估、土地使用年限等。但最重要的是,如果现在推出,业务量肯定不会大,这个业务和普通老百姓的观念有差距,年纪大的人更难以接受。 现在,大多数老人都秉承着去世后把房子继承给子女的观念,杭州市上塘镇敬老院的院长李青就“以房养老”一事对当地的老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在有房子的12位老人中,有8位表示“以房养老”不可理解,只有4位表示在子女不孝的前提下,会考虑把房子抵押给银行。 今年76岁的张根发老人对记者说:“如果儿子对我孝顺,我的房子肯定会留给他,除非儿子不孝,不想赡养我,我才会想到把房子卖掉或抵押掉,作为对不孝儿女的惩罚。” 而74岁的李老太认为,无论孩子孝不孝,房子都是要给他的。“毕竟是我的孩子,不给他给谁啊?再说现在的房价又这么高。” 也有一些老人担心,真的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子女会对他们更加冷漠。家住杭州朝晖街道的胡老太说:“我现在有套房子,两个儿子还对我稍微好一点,想着我以后的房子能够传给他们,要是我房子抵押掉了,他们怕是要跟我翻脸了!” 在记者就“以房养老”一事采访的众多老人中,只有一位表示这是个挺不错的办法,他是现住在杭州市上塘镇敬老院的69岁的许老先生,许先生觉得把房子抵押出去养老,是一种不连累子女的“自食其力”的办法,“这样可以保持我的尊严!” “以房养老”是大势所趋 相比老年人的不可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以房养老这个设想表示出了相当的兴趣。 浙江在线最近对人们如何看待“以房养老”进行了一项调查,到5月30日为止,162名被调查者中,59.02%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以房养老”,60.81%的被调查者愿意尝试“以房养老”。 这些被调查者中,81.87%年龄在60岁以下,6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超过90%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在杭州市区一家公司工作的39岁的吕锋先生,向记者抛出了他的“养房子胜于养儿子”的说法:“我现在的房子每个月要交2000多元的按揭款,我退休以后收入肯定没现在这么多,我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加上退休金,照样可以过很不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养房子的风险比养个儿子小多了!”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说,由于人们的观念等原因,最近五年内很难把这个业务推广普及,他们将推广这个产品的目标人群定为现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青年人群,等他们老了以后,或许会接受这种养老方式。 虽然说不少年轻人开始接受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把房子传给子女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调查中,56.20%的受调查者认为要把房子留给子女,33.54%的被调查者表示要靠子女养老。相对于以房养老,储蓄养老被更多的人接受,65.3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储蓄养老,而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储蓄10万元以上的钱用于养老。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总要经过人们长时间的认识和接受过程,当初推出住房按揭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理解,从设想到成熟,花了很长时间。现在,大部分买房子的城市人都已经接受了住房按揭。而像倒按揭这样以房养老的模式,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冲击更大,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肯定也要不少时间的。”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说。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