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视点:端午期待重现往昔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6: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程义峰刘江曹霁阳)豪华粽子、硫璜粽叶、粽子选秀……端午佳节的相关新闻须臾不离市场,而对于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却很少涉及。专家提醒,这样下去,包括端午节在内的种种民俗将可能成为尘封的历史。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介绍说,端午节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统。包括“三大来源、六大传说和九

大民俗事项”。“三大来源”包括祭祀龙王、药王节的延伸、以及“五月五”的数字崇拜等;“六大传说”则包括与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多位历史名人有关的故事;此外,端午节还具有驱瘟避邪、防疫健身、娱乐审美的功能,有着吃粽子、赛龙舟等多种多样的过节事项。

  随着经济大潮和商业化的到来,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正逐渐丧失昔日魅力,甚至“只剩下一个粽子”。民俗专家刘永芳分析说,中国传统节日距百姓越来越远是有原因的。“有些好的东西没有发扬光大,倒是吃的外壳一直保留下来,”他说,“这种消费形式以春节的大吃大喝为代表,还有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好像中国的民俗节日都变成了吃喝节。”

  被吃喝所掩盖的是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习俗和精神内涵。刘永芳说,比如元宵节大家一般会去看灯会,端午节要看划龙舟,但现在各地组织的这种活动越来越少了。目前除个别地区和民族外,大部分地区人们的节日意识在逐渐淡化,端午节的一些传统项目已经消失,如悬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带五色缕等习俗几乎绝迹。

  赵书认为,作为一个“传统文化标本”,端午节的“集体失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典型遭遇。

  与本土节日的式微相反,各种洋节开始在中国盛行。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证明了这个观点: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现在政府在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赵书说。他举例说,今年的端午节比以往都要热闹,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将端午节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在北京延庆举行赛龙舟活动;在陶然亭公园,有关部门组织凭吊屈原塑像,举行诗人节,开办讲座;不仅如此,绝迹40多年的端午庙会也将在高碑店举行,这些活动都将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美好记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负载着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也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眼下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多地被商业气息所淹没,成为一些商人急功近利的道具。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统节日内涵的研究和挖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实际,在节日氛围的营造、度过节日的形式中融入现代原素,使之得到更多百姓的认同。(完)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