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请关注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2:11 东方早报

  今天是儿童节,依照惯例,一些城市里的幼儿园的部分“幸运儿童”会获得一些节日慰问品,有条件的地方可能还会组织专场文艺演出之类的活动,以体现“祖国花朵”受到了重视和关爱。

  同一片蓝天下,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恐怕无缘享受这份节日的重视和关爱。在这个儿童节,我们严肃地吁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请关注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遇境!

  全社会应该自问和反思:在儿童节乃至平常时,政府和社会在他(她)身上投入过多少关注的目光?眼瞅着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年复一年地“膨胀”———积累的矛盾、问题和困惑日益突出,有谁采取过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予以直面?

  保障和保护数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不反对锦上添花,但我们更期待看到全社会对数以千万计的“弱势儿童”(譬如农村留守儿童)实施雪中送炭。而且,我们更希望看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还不能只停留于节日的“一次性行为”,而是期待变关注为关爱,推出一系列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哪怕只是满足基本成长保障的政策和举措。我们甚至不能不提出,化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惑,当纳入国家以五年为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作出统筹安排。

  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生而导致的儿童留守现象已积淀多年,可这些年里,似乎社会各界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无视这一国家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新的社会矛盾的存在,似乎所有对此负有化解矛盾之责的机构,要么不予理会,要不无能为力。去年夏天发生于湖南涟源县左湾村的一次泥石流暴露了“留守矛盾”的尖锐性和令人心颤的严重后果。在那次突发灾难中,该村12名死亡少年中有11名系留守儿童。

  这宗惨剧,促使中部农民工输出大省的湖南团省委下决心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系统调研。赶在今年六一前,一份长达81页的《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份)正式问世。我们以为,这是今年儿童节里送给数千万“弱势儿童”最厚重的特殊“礼物”,也是一份警示全社会再也不该无视和回避“留守矛盾”日益恶化的清醒剂。

  根据“报告”所披露以及其他省份带共性问题的归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安全及易受伤害是第一突出矛盾;心理和性格缺陷是带普遍性的问题;染上不良习气及犯罪率畸高令人忧心;学习成绩差以及厌学、逃学、辍学、退学成为较普遍现象。上述调查结论,系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对比所得,其首要成因,皆因留守儿童缺失父母的日常庇护、关爱、引导及管教所致。

  必须指出,“缺失父母”只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困惑的直接原因而非深层原因。尤需追问的是,他们为何“缺失父母”?显而易见,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互脱节,二元社会结构受农地制度及其他一系列歧视性政策所限而导致的城乡发展鸿沟继续扩大,才是问题积累和矛盾恶化的关键所在。2.6亿农民工既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却又遭受付出与所得的长期不对等,他们除了艰难地养家糊口,哪有能力拖家带口地在城市定居。他们这一代因教育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总体性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何尝不寄望于自己的后代能改变命运?可现实之残酷,他们只能无奈地让年幼的儿女留守农村。对他们而言,倘若后代再缺失良好的教育,贫困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代际接力”。

  生活在城市,别以为留守儿童的批量“病态化”与我们无关。事实是,城市社会儿童群体心理、生理、性格、操守的“病态化”同样不轻,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总量将持续增大,若干年之后,当他们汇聚时,整个社会很可能将为此支付沉重代价。

  透过现象究本质,化解“留守矛盾”,所有的政策和举措都须建立于加快社改和政改的前提之下。我们期待相关政策与举措尽快出台并得到切实施行。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刘景 任大刚 徐德芳 单雪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