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主创新难,拓展市场更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3:45 杭州日报

  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像,何谓“在丝绸上产生国画效果”———直到昨天,当我们坐着近三个小时的汽车,一路翻山越岭,颠到临安市乐平乡一间类似民房的小车间内,看见织机上的丝绸时,我们不约而同惊呼:这分明就是画在丝绸上的国画啊!

  眼前这朵娇艳的玫瑰,犹如水墨画渗透在丝绸上,朦胧中绽放出别样的灵动和意境———这种古老丝绸工艺中的“印经”技术,在临安的山坳坳里,犹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新

生。

  日前,杭州市科技局对此项发明专利拥有者———临安新意绸缎织造厂厂长童勇刚承担的“印经面料”项目进行了专家组鉴定,国内丝绸权威认定:“该产品的开发成功是我国丝绸面料织造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念头源自对技术的痴迷

  童勇刚所在的乐平乡,是临安丝绸的织造基地。那里满目见桑田,家家闻织机。童勇刚也办起了一家唐装面料的厂,160多个工人,上千万元的年产值。如果不是四年前的一次巧遇,也许,至今,他还是过着安安稳稳的日子。

  2002年,童勇刚在浙江理工大学沈干教授那里,看见了一块很小的丝绸样布,他顿时就被其朦胧而极富层次感的花样吸引住了。原来,这就是丝绸的“印经”工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杭州胜利丝织厂曾试产过,一时轰动全行业,并在国庆典礼时作为馈赠外国友人的高档礼品。但最终因工艺原始,产量低,原料过于浪费而被淘汰。也许是被那美轮美奂的花色所着迷,童勇刚犹如着魔般痴迷,他终于抱定决心,“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一定要把这种技艺复活!”

  执著源自对目标不言放弃

  “要干总有办法;不干总有理由!”从此,童勇刚请回了绝大部分职工,关闭了生产线,开始了他一去不回头的研发之路。

  丝绸的“印经”技术,说简单点,就是先在丝绸的经线上进行染色、印花,然后再进行织造。这样,由于每根经线的张力不同,就会使图案出现变幻莫测的效果。它比直接在面料上染色印花,更添层次感。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操作起来,却有着千千万万个关卡:染色、定位、烘干,每一步都得由人来把握。一次次的挫败,让童勇刚的仓库内堆满了一万八千米的报废面料;一次次的投入,让他整整耗尽了200多万元的积蓄。

  漫长的自主研发过程,也曾时不时地让他打起退堂鼓。关键时刻,临安市科技局的专家们一直在边上给他“打气”,替他当好参谋,帮他请来指导老师。专家们的鼓励和支持,让几尽泄气的童勇刚,再度燃起创新的斗志。

  困境源自个人能力的局限

  经过整整四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童勇刚终于将“印经”技术研发成功。其中他申请的“一种印经产品生产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线定位机”、“经丝印花机”、“二次复卷机”三种工艺设备,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昨天,我们终于目睹了国内首台具备自主创新技术的“印经”设备:那是用自来水管拼成的滚轴,用无数块普通三夹板拼成的机身。童勇刚就是在这种土法上马的设备上,加工出了高于普通印花丝绸价格数倍的高档丝绸。

  老童的成功获得了国际高档成衣市场的青睐,浙江省凯喜雅公司的国际订单源源不断像片般递来。然而,老童眼下却有些郁闷。他担心的并非产品的市场前景,而是如此土法炮制的设备,急需大规模的更新升级。

  毕竟,他个人只能解决技术的核心问题,他所拥有的仅仅是这几台专利设备。要将“印经”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已经迈入四十不惑的老童,有点力不从心。

  “我只想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老童的想法很简单。

  学会从产品到商品的飞跃

  吴薇

  老童的执著令人感动,老童的困惑令人深思。

  苦心攻关,出来的只是一件产品,唯有商业化的运作,才能将它转变为商品。从产品到商品的飞跃,是智力与市场对接的过程。这也是老童在拥有发明专利之后,需要面对的更大的挑战。

  自主创新,毫无疑问是当下一个最具号召力的词汇。然而,苦心培育的创新成果,如何才能迅速步入产业化进程,圆满实现一个自主创新的完整流程,这是所有研发者、经营者、战略投资者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愿在全社会资源的合力运作下,“印经”丝绸这朵“奇葩”,能在现代市场上绽放瑰丽的色彩。

  (临安记者站张伟星雷柏荣记者吴薇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