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川联合经济学校:中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5:5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5月26日在蓉开幕的“2006年全国希望工程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今年将启动“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在全国择优选拔一批国家或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希望工程班”,用希望工程款资助贫困学生完成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然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会议期间,青基会组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希望工程负责人,前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进行了考察,经综合评估,该校成为了全国首批“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计划”实施学校。

  此前,教育部、团中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到四川联合经济学校视察,对该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成果给予肯定,对该校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作出的贡献予以褒奖,称之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代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团省委授予了该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称号,省人事厅、教育厅、劳动厅授予了该校“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先进单位”奖牌。

  一所只有7年历史的民办中职院校,是如何赢得社会和学生家长信赖的呢?短短7年时间崛起为中职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什么诀窍吗?让我们来看看她的成长轨迹吧!

  让农村青年成为产业工人李亚非的“三农情结”

  说起四川联合经济学校,不能不说到她的创始人、董事长李亚非,一个从四川大巴山区走出来的农村青年,一个因为知识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一个对农村、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企业家、教育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就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要提高,也意味着全国至少要转移2亿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农民要变成工人,更多的农村人要变成城市人,怎么变?李亚非认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重在让农村青年走出农村,成为产业工人、成为城市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就是学习培训,就是职业教育。于是,为广大农村子女读书成才创造条件,为农村孩子摆脱贫困出一点力,为农民增收脱贫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成为了李亚非最大的心愿。

  作为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思考的问题。为此,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定了“围绕转移抓职教,抓好职教促转移”的工作思路,并把其作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作为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重大举措。

  个人事业的发展总是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要求合拍才能取得成功。李亚非正是把国情、省情与自己的理想抱负结合在一起,确立了“办政府最需要的教育,办人民和社会最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方针,创造了四川联合经济学校非凡的奇迹。

  1999年5月,李亚非先生初创四川联合经济学校时,前来求学的青年仅有近百人,历经7年的风风雨雨,学校已经成为了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在校大中专生达到3.52万人,教职员工1800余人;成都校本部占地1000余亩、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青岛三大生产、实习基地占地670亩,拥有6条现代化服装生产线,可年产服装180万件(套),首期工程投资两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初试成功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大胆探索并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观念,给全国的职业教育吹来一股股新风。“一切为了农民子女就业成才,一切为了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培养一个农民子弟,脱贫一户农村家庭”、“面向老少边穷地区,情系贫困家庭子女”、“让农民学会在城市里谋生的技能,让农民学到在城市里生存的能力”等等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形成和传播,极大地扩大了四川联合经济学校在职教领域的影响,也受到农村青年及其家长的强烈关注。

  让8万农村青年转移就业5万个家庭改变命运

  当初,只有10多名教师几十名学生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挂牌的时候,或许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她会在中国职教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写下让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一笔:学校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就业安置网络,就业市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40多个城市;有5000余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月均收入已达1600元,优秀者达8000元以上;帮助了80000多名农村青年转移就业,50000多个农村家庭由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弟,不仅通过中职教育找到了好工作,而且还彻底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从该校毕业学生的情况来看,就业初始阶段每月最低工资可达800—1200元,仅以每月800元的最低收入为例,除去生活上开销300元,可节余500元,一年下来每人可积累6000元。这6000元带回家,足以帮助这个家庭脱贫,几年后可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真正实现“培养一个农民子弟,脱贫一户农村家庭。”

  该校的办学实践证明,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子弟外出打工可以实现三个转变:低收入向较高收入的转变,简单体力劳动向复杂技术工作的转变,短期打工向长期就业的转变。所以,在李亚非看来,职业教育是让贫困地区学生能够读得起书的教育;是帮助贫困地区学生一毕业就能走上称心工作岗位的教育;是将贫困山区农民子弟打造成为现代城市人、企业人的教育;是一人读书全家脱贫的教育;是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命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于改变中国的命运,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读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是我省一些农村地区流行的顺口溜。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选择求学、求职之路时,把这顺口溜作为了“航标灯”,也成为他们选择四川联合经济学校的最大理由。

  创新职业教育、管理、培养模式5000企业争抢毕业生

  良好的社会声誉,发达的就业网络,使该校每年涌入10000多名学生,其中很多是毕业生介绍来的亲戚、朋友、熟人的子女。目前,全校95%的学生来自于四川贫困乡村,以及云南、贵州、重庆、西藏、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地区。

  而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受到了全国5000多家用人单位的好评,年年都有来自沿海的企业争抢该校毕业生。

  创新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使该校毕业生总是供不应求。学校以“学会做人,学做真人”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起点,重点培养学生在城市生存和扎根的能力,在现代企业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基本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在现代城市谋生和再就业的技能。学校全体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安置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体魄,逐步具备“勤奋、踏实、吃苦、服从、协作”的综合素质。该校最早推出“一站式”完成学业办法,为学生优惠提供从中职到高职、到专科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证书、劳动及人事部门认可的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学校实行“军事化,企业化,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模式,成为省内外众多中等职业学校效仿的榜样;学校在全国中职校中首创班级辅导员制,坚持辅导员与学生“四同”、“四全”(与学生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同活动;全面负责所在班级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纪律教育,全面辅助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全面督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全面组织指导班级活动);此外,学校还实行家长和学校共育模式,搭建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校方与家长签订《共育学生成才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学生成才过程中各自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双方需要及时沟通解决的问题;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女生工作部,负责对女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重点,投入了巨资建设实训基地供他们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成都校本部,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数控、服装、电子、计算机等5大实训基地,其中的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已斥资5000万元,系四川中职校中唯一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投巨资建设的高技能紧缺型数控人才培训基地;在山东青岛,开创四川中职校陆海两地联动办学的先河,建起爱丽姿服装生产基地、卓泰服装生产基地、青岛旅游实习基地,其中的爱丽姿服装生产基地投资两个亿,拥有6条现代化服装生产线,可供8000名学生勤工俭学。这些基地围绕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将培养目标与课程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筛选出学科中与能力培养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又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实用技术,形成了一个以培养“实用技术+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和“校内基地+校外工厂”的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也是该校的首创。他们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订单”,培养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格“企业人”,以“出口”推动“进口”。为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对就业学生进行服务和追踪服务,该校投入巨资在深圳、杭州等地建立了6个办事处。

  减免学生费用1000万元扶贫助学解烦忧

  由于李亚非及其创办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浓厚的“三农情结”,学校9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50%以上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为让这些农村青年读得起书,少花钱读书,学校推行了四川中职学校中最完善、最优惠的助学办法和收费办法,切实体现“一切为了农村家庭脱贫致富、一切为了农民子女就业成才”的办学思想。

  该校除了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限额下浮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助学办法:一是减免学费。每年为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多子女在该校读书的学生减免费用近百万元,办学以来减免总额累计1000万元。二是建立了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服装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入学三个月后,家长不再承担生活费,由学校解决他们基本的吃穿费用,且毕业后退还全部学费。三是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和条件,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毕业后也全额退还学费……正是这些办法,为贫困山区农民子女解除了后顾之忧,提供了读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走出大山,能够真正实现就业成才的梦想。

  随着我国“希望工程职业教育计划”的启动,在团中央、中国青基会的指导帮助下,今年秋季,该校将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第一个设立“希望工程助学金”的职业学校,就读该校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只要符合希望工程捐助条件,每人都将获得中国青基会3000元的助学金。

  农村孩子更有盼头了!(曹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