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家娃光“六一”才穿衣吃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7:01 华商网-华商报

  ■毕诗成

  为了让孩子们欢度儿童节,各地质监部门对节前市场进行抽查:有的省查出“不少童装违规使用致癌工业染料或甲醛超标,童装合格率只有34%”;有的省抽查出“膨化食品、豆制品等儿童食品近半数不合格”;还有的省抽检显示“童车合格率仅为28.6%”。(昨日《华商报》、新华社)

   食品是要往嘴巴里送的,却有一半不达标;衣服是要贴身穿的,却大量含有致癌染料;童车是要让孩子骑的,却可以7成不合格———“六一”前,各地执法机关对相关商品质量予以检查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可以对家长购物行为产生一定指导。但坦率地讲,看到这么多让人触目惊心的信息,真不知道应该是肯定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成绩”呢,还是应该责怪市场监管者的“罪过”?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如此多的问题产品不是刚出现的,这些产品更不是为了“六一”节专门生产的。就是说,消费者掏钱买这些不合格产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那么,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扎着堆、排着队地曝光?况且,“抽样调查”充其量还是一个“抽样”,这意味着说不定还有多少侥幸没被“抽”到的不合格产品,躲在市场的角落里偷笑呢!

  比起市场监察的非常态,热衷于“节日执法”者倒几乎成了常态。“妇女节”查卫生巾,“端午节”查粽子,“春节”查食品,“黄金周”查饭店……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现在倒好,是“过什么节查什么货”。孩子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吃穿行,并不是只在“六一”节才需要“穿衣吃饭走路”。质量监察是个常设机构,如果对市场秩序坚持常态监管,发现问题商品及时责令撤柜、整改,又怎能出现“节前问题大曝光”的一幕?难道市场监管也需要寻找“节日契机”?

  要说平日市场秩序良好,节前抽查只是给大家一颗“定心丸”倒也罢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却常常是一个个让人心有余悸的“惊心丸”———心惊久了,借不到“慧眼”的可怜巴巴的消费者,还敢穿衣吃饭走路不?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是需要监管部门规范的经济。监管不力,消费市场混乱,何谈法治的市场经济?在热衷“节日执法”的背后,是“刮风式”运动执法的思维顽疾,说难听一点,也算得上一种貌似负责、实质失责的“懒政”———既然是懒政,是否需要有人对其问责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