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房地产调控,阳谋下的错误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24 四川在线

  面对国务院转发九部门有关对房地产严格的调控《意见》,首先作出敏感反应却是市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5月30日房地产板块“涨声”响起来迎接《意见》的出台,大有不信“调控到位”的恐惧。即便相信《意见》也是一把双刃剑,但“阳谋调控”下的“错误信号”仍旧给房地产在高价位运行带来了想象的信心空间。

  信号一:“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这是国家对房地

产业发展的阳谋定位,并无阴谋遮掩,唯一明确的是国家不会放弃房地产业对GDP的数量贡献,至于说房地产在GDP权重中的质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社会公正公平和百姓承受能力等等)如何,是否并不重要。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几乎没有出台过房地产业对GDP贡献的权重明细帐,但坚持对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保护的阳谋决心,无疑极大地支持了房地产继续疯狂发展的信心。

  信号二:“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近年来,疯牛病式的房价飙升,早已超出了国情国民能够承受的程度,凸现对社会制度的讽刺性,对人权保障的冲击性,对商业道德的怀疑性,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性、对执政能力的考验性、对政府地位的公信性。因此,要求房价回落到符合百姓承受能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些呼声的背后已经早已把经济层面的高房价问题抬升到了事关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层面。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意见》,看来并没有正面回应和满足百姓承受能力的呼声的要求,而是有意容许房价继续上涨,只不过控制“过快上涨”而已。由此看来,在未来N段时间内,房价仍旧会是呈现持续上涨态势。这无疑也是鼓励房地产继续疯狂发展的信号。

  信号三:“调控房地产是政府的目标责任”。不错,的却是政府的“目标责任”。然而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眼下对畸形房地产的激烈反思,同样也是反思改革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反思改革是广泛的,反思房地产是具体的。从近段时间对房地产的反思讨论来看,尽管造成高房价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但是,政府参与房地产(尤其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而形成的扭曲利益链却是社会的共识,也就是说,今日的房地产已经是政商利益一体化,官民利益对立化。据悉,在房地产发展中,政府控制的决定要素——土地,已经成了政府“以地生财”和“与民争利”的王牌,而土地出让的收益,则成了政府的“第二财政”,这种“第二财政”又属于国家预算外资金收入,并且这种预算外的“第二财政”收入又占到了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收入的60%以上。由此可见,且不说高房价成本中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就占了30%以上,仅就“第二财政”的巨大诱惑来说,既能体现政府非质量的GDP效益,又能描红政府的政绩,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这种扭曲的利益链上,假如没有单一的特别法律和独立的监督机制约束的话,要想实现“调控房地产是政府的目标责任”一说,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毫无疑问,正是由于政商一体深谐扭曲的利益链背后的共同利益所在,所以,所谓的“调控房地产是政府的目标责任”对风狂的房地产来说,也许只不过是另类的保护性信号解读罢了。

  信号四:“住房90平米以下,总量70%以上,房贷首付30%,转手须满5年,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意见》的这些硬性量化指标和惩处力度,无疑是再次调控的亮点。不过人们也要看到,在过去的国家调控和地方调控中同样屡次出现类似的表述,只不过这次更加量化明细和加大力度而已。房地产开发总量的“70%”用于经济实用房是否能够兑现,目前并不能够确定(百姓害怕又是空欢喜);“90平米以下”的住房建设启动,至少要到一年以后才能见到成效;“30%的首付款”,对于投机性炒房没有实质意义,顶多也就遏制真实的购买住房的百姓的冲动而已;“转手须满5年”的硬性规定非常有趣,不过,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你有七算,我有八算”的市场经济利益博弈活动中,是不是一种形同虚设,眼下还不好评价;“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非常值得关注,不过,用什么样的法律法规来重新界定“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倒是值得讨论和研究(其中包括政府行为、商人行为和私人行为),谁撞上枪口谁倒霉,就怕有的人撞上枪口也不会倒霉。不管怎么说,即便《意见》是把双刃剑,至少这些硬性量化指标和惩处力度对于百姓来说,起码也是利好信号。

  不可否认,《意见》的出台是国家对规范房地产健康发展作出的又一次努力,不论这种努力是真情还是假意,都对眼下畸形的房地产业回归理性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这也是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一线好处。至于说《意见》实施后,是否仍旧会出现政策遭切割和措施被凌迟而对百姓开出“空头支票”的“失望循环”,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果”的另当别论的话题了。不过,愚下还是认为,九部门《意见》是对房地产发展的阳谋下的“错误信号”,至少是值得从房地产扭曲的利益链上进行深层次探讨的疑似“错误信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