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叶春生:保卫端午很可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28 南方日报

  叶春生:保卫端午很可笑

  韩国端午祭和我们的端午节根本是两码事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的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历史上鼎盛时代龙舟竞渡的壮阔

图景。近日,全国各地龙舟赛庆端午的图片在各大论坛上广泛转载。其中一组广州黄埔龙舟赛的图片中,锦绮摇曳、龙舟飞驰、锣鼓喧天的场面,博得网友们的热烈称赞。

  或许世界上再难找到像中国人那般对待传统节日的矛盾心态了:去年底,民俗学家高友鹏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在获得赞成的同时,也引来质疑:“保卫传统节日”的呼吁是不是危言耸听?传统节日要不要保卫?

  前两年,韩国申报“端午祭”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引发一波中韩抢夺“端午”的全民大辩论。端午也好,春节也罢,我们或许还将在期盼或者抱怨的感叹中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节日,但这些争议至少说明,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不要等到经济足够强大的那天,才懂得回头来“礼失求诸野”,而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会随着岁月的流动自然生发出新意。

  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专访:

  端午节在珠三角地区影响力在扩大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很多人印象中,端午节好像就是吃个粽子、划划龙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内涵在今天日益趋于单薄、符号化,您赞同这种说法吗?

  叶春生(以下简称叶):端午节的内涵并不单薄,吃粽子和划龙舟是全国各地过端午节都有的形式,因地而异还有譬如喝雄黄酒、挂艾叶等习俗。以广东为例,近几年来,端午节的影响力不是在衰退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包括龙舟赛、吃龙舟饭和“游龙拜访”。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不少村庄的龙舟比赛十分热闹。许多村子都流行“游龙拜访”,或者称“游龙探亲”,村里的所有龙舟浩浩荡荡地集体划向另外一个村庄,拜访亲朋好友。不管男女老少、富有贫穷,在当地老百姓中间,这些活动都非常受欢迎,寄托了他们祈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心声。

  记:众所周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您觉得端午的意义在当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叶:实际上据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划龙舟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端午节最早是龙舟队为展示自己的图腾而过的节日。当今端午节的内涵很丰富,你可以说是寄托对忠臣屈原的思念之情,是一种爱国文化的传统,也可以由划龙舟衍生开,说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健身节日,甚至可以说和舞狮一样,是一种打响品牌的手段。譬如几个村子之间举办龙舟大赛,如果有哪个村能拿到第一名,就会扩大影响力,在几个村之间脱颖而出,能吸引投资。在珠三角地区,不少的企业都会重金投资,请顺德的划船老手来为自己村子竞赛,提升知名度,譬如“希尔顿”龙舟赛就是如此。据说顺德老手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只要“老手出马”,必定夺冠而归。

  “端午”何必保卫?

  记:前两年,韩国将“端午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在中国引起一片捍卫“端午”之声。您怎么看“保卫”端午一说?

  叶:韩国的“端午祭”申报世界遗产已经成功,我去年就说过看好“端午祭”的申报。我觉得我国的“保卫”端午行动很愚蠢,精神可嘉、行动可笑。实际上,韩国的“端午祭”和我们的“端午节”根本是两码事,只是时间上与我们的“端午节”大致一样。韩国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立法保护“端午祭”,这是登记在册,并且有编号的。我记得是无形文化产业第13号。“端午祭”又叫“山神祭”,是为了祭奠韩国民间传说的山神,“端午祭”不吃粽子,也不划龙舟。去年我去韩国参观过,他们的博物馆里完整地保存了“端午祭”的各种风俗,客观地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端午节”情况。

  记:去年北京民俗界专家提出和韩国联合将我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真能“复兴”端午节吗?这一举措的局限又是什么?

  叶:保护文化遗产需要由政府主导,民众与政府互动。我们可以为“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但是,在申报以前,必须大量收集“端午节”的资料,如端午节的盛行地湖南、广东怎么过、其他地方的人怎么过;城市的人怎么过、乡村的人又怎么过等等,这些系统资料的收集没有几年的功夫是不行的。申报世界遗产对保护传统文化的确有作用,如今申报广东凉茶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举措就很好,但是还有缺陷。比如我们申报凉茶的品种太多,甚至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也混入其中,很容易被人利用造假。其实,一如既往地重视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看到韩国或者其他国家采取了什么行动,我们才受了刺激,才记起来要保护传统文化。

  端午应当成为公共假日吗?

  记:“两会”期间,不断有人提出,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应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您认为放假这种形式对于保护端午文化有作用吗?有意见认为,中国并不缺乏传统节日而是缺乏先进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习惯于吃喝当头、送礼当道)。您对此怎么看?

  叶:设立为假日当然有作用。以春节为例,往往在还没有到放假的时候,很多人就去购置年货,形成了春节“黄金周”、“春节经济”。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自己过节的形式,并且是与时俱进的。我觉得不需要替老百姓担心缺乏先进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也无须国家规定,只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空间,老百姓喜欢怎么过,自然会创造出来。就像大年三十吃年饭、大年初一拜年一样,传统节日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并没有明文规定。

  桃花树挂红包融汇春节和圣诞

  记:现在在国内非常红火的外国节日,比如圣诞节,都是与西方文化、宗教生活紧密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不喜欢传统节日?通过政府、研究机构、或者有话语权的精英人士提出“保卫节日”,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叶:端午受不受重视,与经济形势有关。丰收的年代、太平的年代,自然端午节过得比较热闹,比较有气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与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有一定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流行歌曲、影视、乃至过洋节等生活观念、方式等的大量涌入,对于社会的冲击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然不必提保卫这个口号,今年春节又有人提出“保卫”,冯骥才先生就说“过分了”。传统节日是我们自己的,没有谁要来抢夺。政府要做的,是加强引导,提倡珍视和弘扬传统文化,其实广东的老百姓自己找到合适的融汇中西的过节方式。譬如春节,由于靠近元旦和圣诞,外国人喜欢圣诞树,广州人就流行在家放一棵桃花树,上面不挂圣诞袜,挂的是红包。这就是中西结合的典型,也是充实传统节日内涵的方式。

  本报记者郭珊实习生冷洁婷吴静

  相关资料

  端午节与广东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龙舟竞渡、吃粽子是最为普遍的过节形式。广东的龙舟赛,分斗龙船和划龙船(又称爬龙船)两种。斗龙船也即竞渡,赛的是体力和团体合作,爬龙船则是表演,以展示技巧为主。比赛时奏乐打鼓,鞭炮震天,场面热烈。广州黄埔一带的龙船可长达33米,船上可坐桡手80人。龙舟要先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龙船上置放有一对纸制小公鸡,可保佑船平安。顺德龙舟则以装饰繁复闻名,多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还有绣满龙凤、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客家人包粽子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地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纯粹用来解馋。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岭南各地还有祭拜妈祖庙、喝雄黄酒、以蒲艾贴门或佩带艾叶、给儿童缠七色线、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等习俗,其意义大多与驱毒辟邪有关。过去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午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或者宴请师长。

  从化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端午,人们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图:

  昨日,全省各地纷纷举办龙舟竞赛。图为广东番禺传统长龙比赛。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