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门话剧深圳遇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0:20 南方新闻网

  热门话剧深圳遇冷

  火爆京沪的《生死场》出票率不足四成,专家呼吁政府补贴制度尽快出台

  亏,几乎是话剧在深圳一贯的无奈表情。国家话剧院的倾力之作话剧《生死场》,获奖无数,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叫座,但几天前在深圳的演出却遭遇“滑铁卢”,负责演

出的人士透露,票房出票率不到40%。

  在许多人眼里,话剧和“高雅”脱不了干系,那么《生死场》等话剧票房在深圳遇冷的现象是否就说明深圳观众文化需求不够、档次不高或者只追求明星演出呢?

  《生死场》京沪飘红深圳遇冷

  5月28日前往观看《生死场》的李先生回忆说,当时剧场几乎满座。但据负责演出的人士透露,这场演出的票房出票率只有三成多。“许多观众都是各种门路捣腾来的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是话剧本身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吗?然而,7年前《生死场》在北京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热情关注。该剧作为国家话剧院三大品牌作品之一屡获大奖,在北京、上海上演时曾出现一票难求现象。现在上海的演出商又准备第四次邀请《生死场》去演出了。

  和《生死场》一样不被深圳人热捧的还包括在本次“中国电信”2006首届文博会艺术节“十大精品”剧目展演中多部剧目,如豫剧《程婴救孤》、话剧《黄土》等。深圳市演出公司总经理郑维茜说:“这些剧目都代表了我们目前最高艺术水平,只要观众走进剧场就一定不会后悔,问题是深圳观众连剧场都不愿意进。”

  深圳观众不习惯买票?

  郑维茜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深圳观众不习惯买票。郑维茜说,深圳目前形成品牌的演出系列包括分别由“全球通”和“中国电信”冠名的“演出季”和“文博会艺术节”。而这些演出中,几乎都是可以用积分换领演出门票。

  今年文博会期间,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演艺展望”论坛上,上海大剧院院长方世忠讲到一个现象,前不久上海许多“毛脚女婿”为讨好丈母娘一家,送礼送的是新版越剧《红楼梦》的门票。在上海,演出市场已经走上一条良性循环道路,上海人已经形成了买票看演出和买票送礼的习惯,看演出成了上海的生活时尚。郑维茜认为,一些人视不花钱能弄到票为有门路、有面子。方世忠认为,深圳现在关键是要引领和培养一种消费理念。

  本报记者唐洁

  观点争鸣

  深圳有望成为全国首个政府补贴票房城市

  政府补贴票房有用么?

  深圳演出公司研究深圳演出市场发现,深圳人消费能力虽然很强,但是观众口味杂,缺乏主导性,造成深圳演出氛围不浓。与此同时,票价高居不下又成为深圳观众诟病已久的问题。去年,身为政协委员的郑维茜提交了《关于繁荣深圳演出市场对国内外高雅艺术项目实施票房补贴的提案》,建议深圳借鉴港澳政府培植演出市场措施,在许多高雅艺术演出上由政府、企业、社会赞助等方面出资打造。

  深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局正针对深圳演出市场研究如何建立高雅艺术演出票房机制,制订科学有效的票房补贴政策。深圳可能成为全国首个政府补贴票房的城市。

  郑维茜说,相比北京、上海,深圳演出市场票价偏高,主要问题在于国家水准的演出团体或艺术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圳办演出在成本费用方面比其他城市高,而广大市民无法接受如此高的消费价格,致使深圳高雅艺术演出市场普遍亏损。政府如建立高雅艺术演出票房机制,将使票价降下来。否则作为市场行为,引进演出的公司只能瞄准明星、大腕等聚集的演出。

  在方世忠看来,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能够激发市民前往消费的冲动。但就好像“强心针”一样,持续使用,人的新陈代谢自然难以承受。深圳著名戏剧导演熊源伟说过,“如果说深圳的观众喜欢看话剧的话,不如说他们是喜欢看明星,这种放弃了话剧本身之美,而只专注于表面形式的欣赏,永远只是浮在表面的。深圳观众离真正的高雅艺术欣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