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根治西站顽疾重在祛除逐利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0:37 云网

  今天,本报推出长篇报道,全面剖析北京西站的有关情况。作为亚洲第一大火车站,北京西站寄托着人们的自豪与梦想,然而,西站正式投入使用后却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例如黑出租、黑公话、进站难、出站难等。为此,王岐山市长曾批示说:“西客站的管理问题已属北京‘顽疾’之一。”对此,人们不仅要问:西站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儿?

  其实,西站管理问题源于基本理念的偏移。火车站作为交通枢纽和人流集散中心,

其公共服务功能本应大大高于其商业功能,在任何时候,商业利益必须为公共利益让路。

  特别是在当下,公共安全危机越来越被重视时,火车站这种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刻都可能蕴藏公共安全风险,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案就是一个警钟。所以,有必要限制车站商业开发,减少人员因商业消费逗留火车站的时间,提高人流进出速度。

  而北京西站的开发与管理,可以说建站之初就与“商业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西站出站系统此前采取的是“以商养站”模式,开发与管理时时受制于商业利益,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要向商业利益让路,商业的追求影响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本来,西站的人流密度就很大,大量的商业设施和写字楼的建设,使得西站有向CBD发展的趋势,这些商业设施的存在影响了人流快速疏散,车站秩序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不可否认,“以商养站”有其历史原因,西站建成于1996年,那时对政府职能与市场的界限,对“发展”的概念还没有如今这样认识清晰,因而,追求经济效益被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以商养站”目标下的商业开发,也给西站造成了许多后遗症。例如,有关方面曾以打造“另一个王府井”为目标,对西站南广场进行商业开发,结果开发却因为资金短缺而搁浅了;此外,地库烂尾搁置,交通枢纽等配套公共设施均未建成,这些导致西站原本设计的一系列公共设施未能按计划投入使用。公共设施不足,车站的人员容量自然为之缩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西站的问题还与其管理体制有关,西站出站系统与进站系统分属北京市和铁道部管理,两者管理的衔接和协调并不顺畅。作为事业单位,西站地区管委会代表市政府管理出站系统,但是相关的职权并不明确,此外,丰台、海淀、宣武三区以及几个市属部门均在西站设立分支机构参与管理。这种“群龙治水”局面,使得西站管理出现了诸多漏洞,管理的效率也难以提高,种种问题难以根治。

  所以,要想破解西站这一顽疾,首先就是要革新管理理念,限制商业开发,让其回归交通枢纽的功能。事实上,北京市有关方面已经看到商业过度开发对西站管理的负面作用,并开始着手解决。2005年年初,“以商养站”的模式被废止。不过,在对西站的经营性收入实行“断奶”同时,对西站的财政投入力度还值得期待。西站建站已有10年了,现在,需要着手做的,是尽快上马建设西站当初整体建设规划中的地铁、南广场、地库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西站真正成为便捷的交通枢纽。此外,还要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西站管委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管委会与铁路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制度。

  西站治理关乎北京的形象与声誉,目前北京市对西站问题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一些旨在改善西站环境的计划,也提上议事日程。相信在这样的关注力度下,根治西站顽疾大有希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