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的高考何不学学法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3:59 东方网

  手机、耳麦、扫描笔,这些现代作弊工具,在今年的高考中可能会折在经过“反作弊”训练的监考老师手里。5月31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高考将重点打击内外勾结、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弊以及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等行为。(《竞报》2006年6月1日)

  高考即将来临,负责组织考试的教育机构,又在未雨绸缪,意欲和作弊作斗争。任何考试,加强反作弊培训,我都举双手欢迎。全国第一大考的高考,由教育部牵头实施反作

弊培训工作,确保的是考生的公平竞争,当然该支持。

  考试作弊,自古就有,相信今后也无法根治。作弊与反作弊之间的博奕,也将长期进行下去。我纳闷的是,但凡考试,本该是组织考试者占主动权,按说他们该牵着考生的鼻子走。奇怪的是,为什么在作弊问题上,考生和监考者的关系倒置过来了?这一导致不得了,被动的是组织考试的机构,相对“主动”的反而是考生。考生和监考者的角色定位,能否回归本位,毫无疑问给组织考试的部门出了一道难题。

  这里,我要给高考的反作弊培训泼点冷水了。你们接受专业的培训,当然能在考场中发挥作用,打击作弊行为。问题是,技术的进步,总有培训机构暂时预想不到的新作弊“秘密武器”。即便是刚刚接受过反作弊培训的人员,也难免有发现不了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付作弊现象,显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法国2004年的高考试题。文科、科学、技术类考生,他们试卷上都有三道题,可任选一道回答。

  文科类(L)的考题是:

  1、是否一切问题都应依靠国家解决?

  2、心理无意识的概念是否矛盾?

  3、请解释莱布尼茨的一段关于错误、记忆、想像和批判精神的文章。

  科学类(S)的考题是:

  1、人们是否需要被统治?

  2、是否任何事物都需要论证?

  3、请解释亚里士多德的一篇关于欲望与快乐的文章。

  技术类的哲学考题是:

  1、艺术家的目的只是娱乐吗?

  2、我们是否有可能成为某种科技产品的奴隶?

  3、在霍布斯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某些人在应用推理能力时存在无知和无能的现象,尤其是在行为规则方面。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论点和推理过程。

  这样的主观发挥试题,和我们的考博试题相似。如此试题,考察的是考生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其论述的文字,又衡量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没有现成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足够了。这样的高考试题,作弊工具有用吗?

  与其加强高考反作弊培训,不如改革高考命题方式,舍弃那些方便阅卷的客观试题,少些提供标准答案的试题。中国的高考命题模式,该和世界接轨了。


作者:刘海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