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末代“晃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5:45 南方周末

  在那遥远的地方,火车“活化石”还在表演着———

  末代“晃舞”

  □本报记者向郢/文王轶庶/图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四川嘉阳煤矿的场景:8吨重的火车头一开动,枕木就塌陷在泥浆里,窄窄的铁轨则像麻绳一样左右扭动着,司机们戏称之为“晃舞”

  年龄老一点,模样旧一点,跑得慢一点,不是什么坏事情吧?

  2006年4月,四川嘉阳煤矿那几辆时速只有20公里的小火车,连同弯弯曲曲的、轨距只有76.2厘米的芭石铁路,获得了全国性荣誉———“嘉阳小火车—芭石铁路”工业遗产。理由是,运行近50年没有退役。

  1959年,这些小火车就来到嘉阳,奔波在嘉阳矿区———芭蕉沟到石板溪约20公里的山野间。这种中国自行改进生产的蒸汽小火车,曾在很多省份的老煤矿运行过,人们原本见怪不怪。但是,当各地小火车纷纷退役后,情况就不同了。2005年,国内媒体曾以“中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为题,报道了内蒙古煤矿停运的新闻,但这似乎并不确切,至少嘉阳的小火车还扑哧扑哧地跑着,而且还具有窄轨铁路的标本价值。

  小火车的引进,与1958年苏联援建马边河罐窑水电站有关。过去芭蕉沟采出的煤炭,都是用人推的、半人高的“斗斗车”运到码头装船,经马边河到岷江。电站修建,原先的水路受阻,厂里只好修一条从芭蕉沟到石板溪的铁路,以便运送煤炭。10000多名职工和附近农民以及当地驻军,用人拉肩扛的办法,开山辟道,移土填壑,用了近一年时间建成了这条铁路。

  1959年7月12日,从石家庄动力机械厂买来的火车第一次试开。20公里路程,火车头摇摇晃晃的走了三天两夜。这和夏季绵绵不绝的“烂天雨”有关,但真正糟糕的路基——仓促修好的枕木下面,是没有铺垫石头的泥土路基。8吨重的火车头一开动,枕木就塌陷在泥浆里面,窄窄的铁轨则像麻绳一样左右扭动着。司机们戏称之为“晃舞”。

  会不会翻车?!

  矿上派6个人去重庆天府煤矿学习火车驾驶,回来的时候,走到半路,大半的司机都怕了,从成都铁路局请来的火车司机也跳了车。只有33岁的司机岑正明一路修修停停地把火车开到芭蕉沟,他成了矿上的英雄。

  《四川日报》在一篇题为《红旗飘飘岑正明》的报道里说,他为什么这么卖力呢?因为解放前在矿上干活只能勉强吃饱饭,现在干活,一天的工资就可以买20斤米。

  几个月后,芭石铁路续建工程重新开工。这次,泥土路基下面垫了鹅卵石,枕木换成水泥的,600毫米的轨距加宽为762毫米,但路基问题没完全解决,火车行走时依然在晃……

  在缺少钟表的年代,小火车准时准点的汽笛声,成了附近村民的时刻表。

  1974年,煤矿的机械人员又自行研究生产出了蒸汽机头。在当时当然是一个大喜讯。喧天的锣鼓声中,火车头披红挂彩的开出去了。矿上在车站摆了几十桌酒席等着庆功。

  吃饭时间到了,火车没开回来,却有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大喊:“出———事———了!”原来,火车在岔道口竟驶上了尽头停放着几节空车厢边道!80岁的岑正明至今还记得那惊险的一幕:急刹———推倒挡———拉沙管———推倒汽,一路急刹车,才在距几节车厢不到一米之处停了下来。责任在于稀里糊涂睡着了的扳道工,因“破坏抓革命促生产”而被绑了起来。

  有了这样一个惊险万分的开头,嘉阳小火车便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一直运行了下来。坐车的人越来越多,1978年,小火车开始把煤客混列改为客货分开专列。1983年又开始沿途售票,职工则按月发给火车票专用券,司机们则穿着矿上发的蓝色的确良制服,跟“大铁路”的制服一样。在凭票购物的年代,小火车是矿区的生命线,所有货物都要依靠它运进来,“芭贸商店”再冷淡的售货员,也不敢马着脸怠慢小火车上的人。

  直到1988年,国家下文停止生产煤耗高、热能低的蒸汽机车,嘉阳煤矿才计划引进内燃机车。1990年,嘉阳煤矿又有6个人去牡丹江机电厂学开内燃机车,成为新一代火车司机。芭石铁路改建时,他们还都是孩子,在河边用稻草绳套着鹅卵石敲碎让大人拿去做路基;再大些时,又在火车停站时一窝蜂的爬上煤堆。成年了,熬过轧车工、司炉工,当上了司机。在1970年代的矿区,这是最神气、最吃香的工种。

  第三任火车班班长康林在学车的6个人中,当时他已经当了2年轧车工,8年司炉和8年司机。“我喜欢火车在地面到处跑的感觉。”康林说。对地面流动生活的向往,可能缘于他对井下生活的恐惧——一岁多时,父亲死于矿难。转为司机时,正好儿子出生,他给孩子取名康远飞。

  漂亮干净的内燃机车买回来了,可在芭石铁路上却变成了麻烦。一方面,内燃机车烧柴油成本高,比不得蒸汽机车烧自家产的煤;另一方面,芭石铁路坡度陡、弯道多、隧洞小,有着额定功率的内燃机车常常左右扭动都爬不上去。一年以后,蒸汽机车回到了这里。

  2003年底,因为改制,集团准备把亏损严重的小火车停下来,拆除芭石铁路,代之以一条公路。火车班的人都有些伤感———某天交班后,14个人约齐了,在石板溪的出发站点上,靠着小火车头,请记者照了相。

  此时,一个退休老头的“保路运动”却悄然上演。60岁的罗长安年轻时,曾经在石板溪镇当过派出所所长,这种经历让他感觉到小火车有“很高的遗产价值”。他买了相机,沿着芭石铁路,翻山越岭地拍摄。3个月后,乐山市委书记和省政府收到了他的一封信,附有《芭石铁路窄轨蒸汽小火车调查》,历数小火车的旅游价值和人们得知小火车停运时的遗憾。

  “从1825年第一台蒸汽机车出现算起,有180年的历史。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荷兰这些国家都把工业革命的鼻祖———蒸汽机车———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进行开发利用。”罗长安说。2000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观光,并把他们拍摄的图片发布在杂志和网站上,吸引了更多的人。

  “两位英国游客闻讯后感到‘非常伤心’,他们评价这列小火车比熊猫还要珍贵,像活恐龙,应申报世界遗产,保留得越久价值越大。”等待政府回应期间,罗长安还写了近5000字的《致芭蕉沟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公开信》,贴在站台墙上,唤起民间对小火车的关注。

  一个月后,小火车的去留尘埃落定,留作旅游开发。机修组的师傅开始修造新的机头。由于过去的老技师几乎全都去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他们只好参照旧时的教材来做。

  新造的10号机头正式使用时,没有像以往那样披红挂彩。除了汽缸和传动装置,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机修组自造的。

  铁轨重新翻修,车站也焕然一新,矿区的老房子处处贴着大幅“原生态的工业革命活景观”的宣传画。年轻的背包客闻讯而来,坐在狭窄车厢的木头条椅上摇晃,嘴里说着“末代的晃舞”。除他们之外,更多乘客是沿途的村民、矿工和家属。和观光客不同是,他们对小火车没多大的兴趣,在他们眼里,这是自然传承的东西,就像很多人子承父业去开矿一样。

  (P1164151)

  

末代“晃舞”

  时至今日,小火车对当地的民生仍有一定的意义

  

末代“晃舞”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已与小火车和铁路融为一体

  

末代“晃舞”

  火车紧贴着居民区的住宅而过

  

末代“晃舞”

  火车紧贴着居民区的住宅而过

  

末代“晃舞”

  候车室

  

末代“晃舞”

  第一任老司机岑正明已八十岁了,赋闲在家

  

末代“晃舞”

  司炉吴雄从十几岁起就在火车上干,每跑一次车,要铲八百公斤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