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病为何贵 谁在得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5:56 南方周末

  □陈直言

  看病难,看病贵,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医疗行业靠什么赢得病人信任?一靠精良的设备,二靠精湛的技术,三靠热忱的态度。如果后两者是软件,靠医院自身改善、充实、提高,那么前者就是必不可少的硬件了,

要以雄厚的资金作保障。医院要立于不败之地,医疗设备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为此,各医院只好勒紧裤带买设备、硬着头皮上项目。攀比的结果,是医疗资产过度膨胀和资源浪费。如笔者所在的常住人口不足15万的小县城,CT机竟达4台之多。为盘活医疗资源,回笼设备资金,大多数医院不得不采取开单提成或者辅助检查、用药直接与医生工资挂钩的方式来提高医生的积极性。即使医生医德高尚,不为开单提成的蝇头小利而动,也要为攸关生计的工资着想,这就难免出现病人为各种检查腿跑断的现象。过度检查的背后,病人成了多掏钱的冤大头。

  建议:相关部门把某些医疗设备按城市区域,按人口比例进行合理配置,或者建立医技检测中心,改各自为阵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则医院不必为相互攀比购买设备的高额资金而发愁,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设备的潜力,而且同种设备的检测人次增多,还可以提高效率,费用当然就下来了,患者才能真正得到实惠。

  概括目前药品流通市场,可谓是“五乱一多”。即新药开发乱、药品定价乱、药商经营乱、医院购药乱、医生处方乱,病人多掏钱。

  在药房工作的人都深有体会,近几年的新药品种繁多,花样翻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正常情况下,一个新药批文从研发到评审至少需经过5年时间。而今,这种批、研、审的时间可以缩短到几十天,原因就是评审专家成了药厂新药开发的高薪顾问。权威高官当上了坐地分钱的“参谋”。老药翻新,旧药精装成了药品生产企业公开的秘密。如此便捷、通达的新药开发之路,难怪某药厂在一年内可开发新药100项,申请专利150余项。改一个名称,换一个包装,老药一眨眼就变成了新药,其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而病人要为此花多少冤枉钱啊。

  应该肯定,大多数公立医院在杜绝药品回扣、降低药价方面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现实情况是:药品利润占了医院收入的半壁江山。以年收入5000万左右的医院为例,每年人员工资近1000万元。其中药品经营近3000万,如果招标采购,药品利润最多15%,即450万元;但假如通过其他渠道购药,利润空间却高达1200万。员工要吃饭,医院要发展,财政投入又指望不上;这种情况下,所谓廉政措施难免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不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投入不足,不从制度上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从源头上理顺药品流通体制,要解决看病贵,那是纸上谈兵。呼声最高的平价医院,未必是法宝,就目前的医疗状况来看,不是医院太少,而是抢病人的医院太多。媒体频频报道的争设“120”,以致“120”为争抢病人大打出手,相互伤害,就是医疗资源过剩的体现。虽然在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但城市中小医院仍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充分说明我国目前的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试问:假如各地再花巨资办平价医院,分流了病人,已有中小医院和新建的平价医院岂不要恶性竞争,两受其害?这既增加了它们的生存困难,也将造成医疗资源的新的巨大浪费,窃以为不智。

  (P1164233)(作者系四川省阆中市某医院医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