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机屏蔽仪还需再过三重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10:34 法制日报

  视点言论

  阮占江

  针对此前本报一篇《手机屏蔽仪闯了法律红灯》的报道,有关部门5月31日正式表态,认为此说法缺乏科学证据。经过他们调查,在媒体上发表此言论的清华专家并非清华大学

职工。有关部门还表示,虽然对考场是否使用手机屏蔽仪无强制要求,但手机屏蔽仪是目前有效防止大面积作弊的最好手段,之前已经出台了一个关于学校使用手机屏蔽仪安全的要求,近期将会再出台一个关于使用该仪器的指导办法。

  表面看来,并非清华专家的发言、记者的现场体验、没有具体伤害个案的事实,似乎都为有关方面推行手机屏蔽仪找到了较为有力的理由和依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屏蔽仪,就可以不再接受相关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必要性的拷问。

  任何一项新的科技手段,要想运用到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必然要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第一关,无疑应是安全性。即只有有关方面相对权威的数据显示,某一项新的技术已经是确定没有危害了,才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才可以运用到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第二关,应该是合法性。即新技术的使用本身必须是合乎现有法律法规的;第三关,则就是必要性,即现有的制度措施已经不足以应付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了,迫切需要采用某种新的技术手段才能解决。

  但令人遗憾的是,仔细对比这些基本的程序、原则和要求,人们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在考场使用手机屏蔽仪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让人困惑不解、需要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手机屏蔽仪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由无线电管理部门以外的人说了算,因为他们本身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更不是权威的鉴定机构。因此,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资格,在各方面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就轻易否定手机屏蔽仪危害性的存在。实际上,早就有人指出:手机屏蔽仪和军事上使用的无线电干扰机实际上是一个原理,即在手机使用的频段内施放大量的干扰信号以阻止手机同基站之间的通信。而这时手机往往会做出反应,即自动判定它所在地的基站信号的强弱,如果它的信号被手机屏蔽仪所“屏蔽”掉了,那么手机就会提高它自身的发射功率来增加信号,一般会提高一千倍左右。而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因为自己只在屏蔽仪旁边站了两个小时身体没明显的感觉,就可以轻率地说这就真的无害了?

  从合法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还是2001年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关于禁止非法研制、生产和使用无线电干扰设备的通知》,都明确禁止单位和个人擅自使用手机屏蔽仪,要求使用者必须经过申请和批准,否则应接受法律制裁。那么,如今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在纷纷推广手机屏蔽仪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经过这些法规所要求的申请和批准程序?相关的手续是否真的齐全?

  而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考场手机屏蔽仪显然还没有到那种非上不可的程度。一方面,国家实际上早就有严格的考场制度规范,明文规定禁止考生以各种形式作弊,其中必然包括手机。因此,只要各考场监考人员严格按照考场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对考场手机舞弊等各种作弊行为的治理和惩戒,实际上就足以应付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手机作弊事件时有发生,但通过手机作弊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几乎大多数的考生都不会携带手机入场,甚至大多数地方的考生都还没有使用手机。而在这种情况下,真的还有必要再为少数目标群体,而兴师动众地推行新的管理手段吗?

  如此看来,放着原有的考场制度规定不用,放着原有的监考人力不用,再额外耗费金钱,安装实际上还没有完全排除安全隐患,合法性尚待进一步确定的所谓高科技仪器,这就委实有些让人困惑不解了。尤其是在如今教育收费居高不下、老百姓普遍感觉难以承受的背景下,这也不由得不让人担心:这些费用,最后会不会转嫁到广大考生的头上,从而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相关链接

  该报道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71家网站转载,被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场栏目和经济频道摘播,北京青年报、农民日报等17家报纸也转载了此报道,发表在网站和报纸上的各类评论有12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