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邢家镇小马扎何以长成大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12:20 淄博新闻网

  谁能想到,在许多人心目中不起眼的小马扎,竟获得了两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制作者代表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百姓致富经验交流会。

  走进桓台县邢家镇,你会为路两边那一块块设计别致的马扎广告所惊奇,而走进这些专业户的家门,更会为那一个个精美的马扎所心动。论材料,有檀、乌、鸡翅、花梨等木;说工艺,有手工编织的福、禄、寿图,有手工割花喜鹊登梅、水中金鱼图,有金、银、铜

镶龙凤呈祥、百寿图等。道道工序精雕细刻,幅幅图画栩栩如生,其中最珍贵的一款卖到了2000多元。目前,全镇从事这一传统工艺制作的农民近2000人,涌现出了以“耿式”、“伊式”注册商标为代表的30家专业户,形成了郇家、宋家等6个马扎制作专业村。

  一项不起眼的手工制作何以成为邢家镇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呢?该镇党委书记李向东认为:“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农村潜在的经济发展热点,由于手工艺在民间生存了几十甚至上百年,账目清,工序熟,稍加引导就能成气候。”同时,镇党政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尽管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传统的马扎,仍以挪动方便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该镇数次召开加工户会议,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尽快壮大规模。该镇还应专业户要求,从南方有关单位请来了雕刻、刺绣方面的专家,通过培训班形式向农民传授技艺,使邢家马扎锦上添花,焕发出新的生机,出现了一批像耿修昌这样的能工巧匠。今年54岁的耿修昌两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当记者问起他“天价马扎”的秘密时,他坦然地说:“一是真材实料,二是真功夫!”去年以来,针对各家各户家庭作坊式的制作现状,该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他们“走出来”,在市场中不断完善壮大。以耿修昌为例,过去小作坊只有他和儿子,但随着市场扩大,他逐步感到力不从心,去年冬,在镇委的主动协调下,他租赁了一家闲置场房,聘请了60余名纺织工、牵银工、油漆工,实行“流水式”程序化加工,自己则一门心思跑市场。该镇还引导农民打破旧传统观念,将马扎广告做到了县城市区,有的还建立了网站,使邢家马扎“名声在外”,吸引来了江苏、北京、西安等地的大批客户。 (巩向英 张学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