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风建设委员会”能带来些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6:00 光明网
单婧婧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5月25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部已于日前成立社会科学委员会。(2006年5月29日《光明日报》)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以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为要素的学术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在高等院校广泛推行。由于改变了此前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随意松散的状态,这种考核增被视为大胆改革的先锋之举。

  但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屡次发生学术腐败事件,甚至一些知名的学者也被冠以“学术造假”的帽子。前不久还爆出了安徽毫州师专的12名教师用买来的论文申报职称的事件。对于这些现象,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说:“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学术‘失范’。”

  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对于全国高等院校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风气建设无疑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在学术腐败盛行的背后,仅仅是因为部分教师、学者的学术道德有问题吗?在我看来,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的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从便利管理出发,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量作为科研和教师管理的量化手段,按照规定,一位硕士生,在校学习的两年或三年期间,必须独立在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一位博士生,每年必须在独立的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高等院校内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也与论文发表数量直接挂钩。甚至学术期刊收入论文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会科研机构品质的重要指标。

  如此一来,粗略计算便可得出庞大的发稿量与核心期刊数量之间存在着极其悬殊的比例。于是,面对巨大的发稿量,许多核心学术期刊也逐渐变了味道,以扩版来减缓发稿压力。同时,论文发表数量的巨大需求,也造就了论文黑市的出现,而且使得论文的买卖成为一个中介机构发达,供销两旺的巨大市场。

  笔者认为,解决高校中的学风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学术团体的自治,不能单纯依靠学风建设委员会,而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也许也需要一些改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