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哈迪塞镇血案的“收官”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6:00 光明网
周庆安(北京学者)

  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的哈迪塞镇血案成为了伊拉克战争后新的反战利器。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去年1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曾在伊拉克西部哈迪塞镇屠杀24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其中包括高龄妇女和2岁的儿童。而近日《洛杉矶时报》援引军方调查小组的结论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些队员在伊拉克确实滥杀平民。

  二战后,美军出兵规模最大的几次地区冲突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屠杀事件。比较著

名的有朝鲜战争期间的1950年7月26日至29日,美国士兵在韩国忠清北道的老斤里向手无寸铁的韩国难民开枪,在铁路桥下屠杀了数百名从汉城撤离出来的难民,制造了“老斤里事件”。

  越南战争期间的1968年3月16日,久战不胜的美军3个排在越南迈来地区一次性屠杀了500多名村民,制造了“迈来屠杀”。每一次战争中,此类事件都有十几例。

  此类惨案屡见不鲜,一方面作为占领者的美国军人面对遍地开花的反美武装自然压力巨大,为了防止意外袭击而常常出现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对武器强大杀伤力的有恃无恐,以及对伊拉克平民生命的漠视造成了美军肆意对平民使用武器。

  加之战争结束之日遥遥无期,这是一种精神焦虑的体现,更是对美国伊拉克政策的行为反抗。

  客观地说,虽然美军的屠杀事件屡屡构成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催化剂,但是真正结束战争的因素,却往往不是这些屠杀事件,而是屠杀事件后可能产生的巨大舆论压力,以及美国军人的死亡带来巨大冲击。此次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防部有效地控制了对美军死伤议程的报道,因此,哈迪塞镇血案将可能成为美国在伊拉克驻军进入“收官”阶段的惟一事件性标志。

  美国何时从伊拉克撤军一直是美国朝野争论的问题,久陷伊拉克泥潭毕竟不是美国对伊政策的出路。但是因为此次血案就酝酿调整政策,也不是美国国防部的作风。要知道在著名的“虐囚门”中,美国国防部硬是顶住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不为所动。因此短期内除了立案审查,惩罚肇事者之外,美军不太可能根本调整伊拉克驻军对当地反美武装的围剿战术。

  问题在于,这次血案一旦对下半年的美国国会的中期选举产生影响,血案的“收官”意义就得到了体现。

  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所面临的最大压力之一就是来自对其外交政策的批评。尽管长期以来外交事务在美国国会选举中并非重点,但是在全球反恐战争的阶段,共和党支持率下降的背后原因,是大众普遍不满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因此,布什才下定决心对内阁进行改组,但是国防部和军方却纹丝未动。

  如果民主党进一步放大哈迪塞镇血案,媒体大量播出和刊登血淋淋的图片,民众不满情绪的上升将是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扭转舆论,必须有人出来对此负责。除了现场指挥官可能受到军事法庭的审查之外,布什的内阁改组将面临不得不延伸到军方的困境,或者对拉姆斯菲尔德治下的国防部进行一次“外科手术”。

  因此,虽然哈迪塞镇血案不会构成美军撤离伊拉克的直接原因,但是很可能成为美国中期选举的一个重要话题。关键在于布什政府是否能够抵御舆论压力,降低政策风险。毕竟作为民主和自由价值的“传播者”,美军屠杀平民的做法不仅不符合上帝的作风,还有可能落入撒旦的囚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