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退休高工待遇”第十一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6:04 江南时报

  相对的公平也是应该的

  编辑同志:

  看了贵报4月26日报道的《关注“退休高工”的窘状》及5月20日《为退休高工待遇“把脉”》等文后,内心甚是欣慰。感谢贵报为我们这些企业退休高工仗义执言。今日本人

亦有些许感言,欲借助贵报向有关政府部门及相关决策人员,一吐为快。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会议,研究政策收入分配制度,这是广大人民的福祉!报道中提到了“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笔者十分欣慰。

  笔者认为,在制定离退休人员退休政策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方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一个群体——从企业退休的“国家干部”。他们既有劳动部门发给的《职工退休养老证》,又有人事部门发给的《干部退休证》。在职时,他们履行的是攸关本单位经营活动、职工生活、企业生存的管理职能;退休后,他们却只能享有等同于或低于普通职工的退休待遇。这合理否?公平否?诚然,贵报登载: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某部门负责人王先生(尊采访对象要求,隐去该部门及个人的名称)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事情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这方面公平了,那么其他方面就肯定有不公平的。”这个逻辑就真的是对的吗?以我为例,上个世纪60年代于北大毕业,学制6年(实为7年),在退休时学龄不计入工龄,比普通工人工龄要少6年,在计算养老保险金及其后每年的调资、增资时永远都吃亏。毕业时,服从国家分配到了苏中县级城市的小企业工作。数十年来从事过技术、质管、供销、新品开发等工作,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又曾负责过行政、党务工作。其工作之繁琐、压力之巨大,较之一般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又如何?同样是国家干部,同样是从事管理工作,就因为我们是在“企业”而不是在“事业”退休,待遇的差别就如此之大!我们并不想做任何攀比,只怪命运多舛,默默忍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然而眼见着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更是在拉大,心中不免有所失衡。辗转难眠,提笔倾诉。明知公平不是绝对的,难道相对的也没有吗?

  江苏省企业退休干部、高工 王明钧

  期待“不公”尽快改变

  编辑同志:

  看到《江南时报》报道的《为退休高工待遇把脉》一文后,我深有同感,有不少的心里话,不少的困惑,长期以来一直憋在心里,现在终于有了说话的地方,非常感谢《江南时报》对我们这些企业退休高工的理解,不管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但至少有媒体在关心着我们这一弱势群体。

  我也是企业的一名退休高工,以前所报道的情况与我的处境基本相同,自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没有间断,先在内地三线(地方军工企业)奋斗十余载,才调回苏州,在工作中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企业和社会,不管在哪里,我也算得上是一名技术骨干,只要企业上什么新品、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技术难题,我都走在前面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厂里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的称号也获得了不少。

  到了2001年退休时一算,当时退休工资连800元还不到,我的同学有不少在事业、科研、教育系统工作,我的退休工资连他们的零头还不到,说出去谁也不相信。就算是企业内的门卫、勤杂人员,因为他们工龄长,退休工资也比我高得多,这正是对我们这些读书人、技术工作者的嘲笑与讥讽!

  因为读书,我们的工龄低,可一到退休时管你什么大学毕业、管你什么职称,一律以工龄计算所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们一生的努力、一生的辛劳到此一笔勾销,直到现在,每次轮到退休人员加工资时都因为工龄问题比别人要低一个档次。我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有病而陷入贫穷,这在我以前是万万想不到的。真是确切的读书无用啊!

  我相信,工程师不如萝卜丝(炸萝卜丝饼)的现象在大众媒体的监督下应该会有所改变吧,这是我们的期待。

  苏州一退休高工 张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