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夫妇托本报为重庆养女寻父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6:19 重庆时报

  

美国夫妇托本报为重庆养女寻父母(图)

  2001年,姜波(左一)14岁时在美国的留影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热心读者段女士供图

  

美国夫妇托本报为重庆养女寻父母(图)

  收养姜波的Debbie

  

美国夫妇托本报为重庆养女寻父母(图)

  6岁时的姜波本报讯(记者张宏锦宜嘉)“姜波一直对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事情耿耿于怀,寻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可能是打开她心结最好的办法。”近日,连续收养了三个孩子的美国俄亥俄州Debbie夫妇,通过电子邮件求助本报,帮助寻找19岁中国爱女姜波的亲生父母。

  美国夫妇重庆福利院收养13岁女孩

  在电子邮件中,Debbie 详细讲述了收养姜波的前前后后。据Debbie说,因患有严重的妇科病,1992年她的子宫被全部切除。此后,一直非常喜欢小孩的她和丈夫希望收养孩子。不久,他们就收养了三个小孩。

  1999年,Debbie和丈夫到中国收养他们的第二个孩子Tylee(中文名郭秀),在参观重庆儿童福利院时偶然看到了姜波。

  “她长得太像我母亲年轻时的样子了,这使我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Debbie说,“她的眼中充满了忧伤,似乎在向我讲述着她的不幸,我被她深深地打动了。”从看到姜波的第一眼起,Debbie和丈夫就决定要收养她,要给她幸福与快乐。2000年6月,当时已经13岁的姜波正式成为Debbie夫妇的大女儿(其余两个孩子当年一个只有4个月大,另一个6个月大)。

  本报员工6年500封信关注女孩成长

  在Debbie收养姜波的过程中,还插进了本报员工王华的故事。原来当年Debbie住在扬子江假日饭店,而王华恰好在该饭店的商务中心工作。慢慢地,Debbie和王华熟悉起来,并讲述了收养姜波一事。

  从那以后,王华开始密切关注姜波被Debbie收养后的生活。6年中,王华和Debbie通了近500封信了解姜波的近况。

  不仅如此,王华还充当起了中转站的角色:Debbie将贴有邮票、标明地址的信封寄给王华,王华再将其转给姜波在国内最好的朋友,让两人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

  美国养母帮助寻亲希望解养女心结

  “她非常棒!她现在在上高中,同时在美国一家超市做收银员,薪水不错。而且,今年8月她就要上大学了!”在Debbie夫妇眼中,姜波是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孩子。“姜波一直对被亲生父母的遗弃不能理解,这个心结只有她的亲生父母才能解开。”Debbie告诉记者,姜波已经19岁,有权利、有能力了解自己的身世,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

  日前,记者来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该院办公室王主任告诉记者,姜波也曾打电话到福利院询问自己的相关情况。福利院寄养办公室主任张蓉遗憾地告诉记者,福利院掌握的情况与Debbie夫妇掌握的情况基本相同,没有更详细的情况可以帮助姜波寻找亲生父母。

  养母记录着姜波成长瞬间

  采访中,记者阅读了大量Debbie和本报员工王华之间的信件。记者发现,Debbie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姜波5岁、6岁、10岁、13岁,以及13岁之后每一年的照片,并仔细地记录下了姜波13岁到19岁的每一个感动瞬间。

  Debbie说,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姜波的亲生父母今后相见时,她能够将姜波成长的每一步细细讲给他们听。Debbie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女儿姜波真正快乐起来。

  越洋连线

  初到美国一年不说话不喊妈

  接到Debbie夫妇如此恳切的请求,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越洋连线姜波。

  家乡是个美丽的冰雪世界

  据姜波回忆,她的家就在河边,但到底是一条大河还是小河在她的记忆中是模糊的。“我只记得家里很穷,父母都是农民。”当年她父亲带着她坐火车到重庆时,她父亲还用一种植物编成绳子卖钱。

  “小时候,我记得家乡会下雪的,”姜波回忆说,母亲把冻在房间外面的东西拿进房里来,常常要放在炉子上融化(解冻),然后才能做饭。“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

  5岁时被父亲带到重庆丢弃

  姜波说,5岁时父亲带她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了重庆。

  “到重庆后,父亲带着我到市场上卖东西。”姜波回忆说,晚上8点多收摊后,趁上厕所的机会,父亲将她一个人丢在街头独自离开了。就这样,一直在街头哭泣的她被民警送进了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13岁时被“幸福”砸中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不幸。”姜波告诉记者,小时候被遗弃的经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福利院里姜波一直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亲密的朋友只有一两个。

  “我没想到妈妈会看上我。”姜波说,她13岁时,一天院长通知她有一对美国夫妇要收养她,她很快就要到美国去了。“我感觉幸福好像一瞬间砸到了我的头。”姜波说她真是高兴坏了,接到通知的那些日子是她在福利院里最快乐的时光。

  初到美国不懂英语很孤独

  来到美国后,语言不通成了最大的问题,姜波显得很孤独。

  “我几乎有一年时间不和人说话,也从来没有喊过妈妈。”姜波告诉记者,她当时所在班级有50多个学生,只有她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也只有她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妈妈很理解我,因为寂寞我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但每次妈妈都让我先回自己房间好好想想,从不会打骂我。”姜波说,她每天回家,父母总是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让她开口,久而久之,姜波也就学会了。“妈妈还专门给我买来很贵的国际长途电话卡,与远在国内的好友聊天。

  想起重庆火锅就要咽口水

  如今,姜波已经在美国居住了6年,已经交上了不少中国留学生朋友,他们会定期在一起聚会。最让姜波念念不忘的,倒是重庆的美食。

  “虽然我不是重庆人,但在重庆生活的8年,已经将我完全变成了一个‘重庆妹儿’”姜波用已经很生疏的重庆话说道:“我最想念重庆火锅、麻辣豆花,还有各种各样的卤制品,现在一想起来,还要咽口水的。”姜波顽皮地说。

  感谢妈妈帮助找亲生父母

  “感谢妈妈帮我找妈妈。”姜波说,因为小时候的那段经历,要不是妈妈的操办,她可能根本就不想去回忆,更不要说去寻找了。“但妈妈告诉我,只有我的亲生父母亲口跟我说起当年的事情,我心中的痛苦才会完全消失。”姜波说,不管亲生父母能否找到,她都感谢妈妈为她所做的一切。在这里,记者将姜波小时候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照片展现出来,希望姜波的亲生父母或是亲友能够看到,能够与我们联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