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向市场服务需求 全省科技创新述评之机制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9:0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如何让广大科技人员在市场上去施展才能,发展科技产业,增加收入;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把开发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成熟技术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效益为标准,来检验科技成果;如何既培养和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又建立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报酬自定、建功青海、有利个人的用人机制,以更好地吸引外地人才…… 这是 “十五”期间我省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所要破解的时代课题。

  5年的摸索和实践,青海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即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在全国科技界开了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的先河;改革科技奖励制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面向基层科技富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将我省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了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上,将主攻方向转移到了解决困扰全省经济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上,使我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今,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9%。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为扭转我省因科技资源匮乏形成的被动局面,从2001年起,我省科技管理部门大胆创新,率先对“东台吉乃尔盐湖年产3000吨碳酸锂及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10个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了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引起了国内科技界的强烈反响。此后,我省又先后两次招投标14个项目,在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智力,为我所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通过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省内外专家的联合攻关,一批曾长期困扰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得以攻克,且绝大多数项目在技术上已取得新的突破。目前,我省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突飞猛进,钾肥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柴达木盆地气藏识别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指导了油气勘探,使柴达木盆地一举成为全国四大气区之一;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趋于精深,已开发出新型大黄保健食品、沙棘单体黄酮等特色新产品,增加了特色生物资源产品的附加值;为配合“三江源”地区和青海湖地区生态恢复与保护,选育出青海中华羊茅和青海冷地早熟禾两个多年生牧草优良品种,结束了我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年生牧草栽培品种的历史。

  科研机构改革: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从根本上扭转科研机构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状况,我省自2000年6月起,对省属24家科研机构和1家属地化科研机构全部实施改制,其中19个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科技型服务企业, 并正在全面推进股份制。

  截至2005年底,全省19家改企科研机构技工贸总收入达2.06亿元,比改制前翻了两番多。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技术性收入已占全部收入的70%。财政补助收入由转制前占科研机构全部收入的70%下降到14.6%,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32万元,一些技术人员年收入已超10万元,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特别是用人上试行全员聘用制,分配上试行绩效工资制,财务上试行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制,引发了科技人员思想观念的彻底改变,从2003年起,我省改企科研机构人员负增长的趋势得以遏制,到2005年底,19家省属科研机构在岗职工总数1349人,比改制初增长32.76%。

  重奖科技精英:营造崇尚科技的社会风气

  省政府于2001年1月19日公布实施了《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使我省科技奖励工作迈上了规范管理的新台阶。随后,省政府进一步规范了科技奖励制度,确定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为省政府惟一的科技专项奖。从2002年开始,我省又设立了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科技奖励等级也由原来的四个等级精简为两个等级,提高了获奖项目的质量。

  2003-2004年间,我省对在油菜育种、铅锌矿深部找矿等方面取得重大贡献的田正科、杜德志、邓吉牛3位科技人员给予了奖励。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实行科技重奖,在科技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发挥了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作用,也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1-2005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557项,授权专利431件。其中,有6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开创了我省获国家科技奖的新纪录;有90项科技成果获得了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成果占“十五”期间成果总数的16.2%。

  服务“三农”:科技大有可为

  为推动“三农”发展,在实施“星火计划”的同时,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竖起了科技富民的旗帜,编制实施了科技富民计划,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农村牧区技术人员,树立典型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如今,选育出的我国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新品种和第一个“双低”杂交春油菜“青油311”,使我省油菜的品质、产量、适应性均有了很大提高,已累计推广种植400万亩,亩均增产29.5公斤,农民增加纯收入4亿元。而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成功,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优质的马铃薯种子,使马铃薯平均亩产增长1倍,而且成为贫困山区农民的“脱贫马铃薯”。

  与此同时,由于在蔬菜生产中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及其栽培技术、蔬菜嫁接、反季节蔬菜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实用技术,实现了我省蔬菜四季上市;另外,小网箱养鱼技术的引进、推广,大银鱼的引进养殖成功,虹鳟鱼养殖体系的建立,也使我省的水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星火计划和科技富民计划的支持、带动,我省农牧区已逐渐形成了蔬菜、油菜、花卉、马铃薯、豆类种植和规模养殖、牛羊育肥以及“三绒”、果蔬等农畜产品加工等20余个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有的已发展成区域性支柱产业。

  机制的改革,让科技在市场上找到了用武之地,让科技创新促发展的构想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走向市场、服务发展,青海的科技事业也同时定准了自身发展的座标。(作者:星子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