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徐静蕾:我喜欢当杂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9:13 东方网

  林帆作品集为追星族所青睐的徐静蕾在5月26日晚间的电视屏幕上抛出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说“我喜欢当杂家”。我听后惊喜不已,久久不能平静,遐想如潮涌来。我相信这是她由衷的心里话。

  这个愿望是大有道理的。因为演员要进入种种角色,各式人等都可能扮演,如果独沽一味,只擅场于“才子佳人”,那戏路必然狭窄,无从施展。因此对徐静蕾的见识,我十

分欣赏,并引为同道。

  不过,“杂家”不受欢迎,由来已久。在正统意识里,历来“杂”无甚品位,而且是受贬的。比如“杂牌军”、“杂牌货”甚至“杂货摊”都不登大雅之堂;骂人“杂种”,更是损人太甚的恶语。这是传统观念使然,名正言顺,谁敢说不?按我们老祖宗的讲法:不纯谓之杂。出于这种思维定势,非正统的“三牲”(猪牛羊)不能上祭坛;那是早在战国时就有所谓“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尉缭子》)的祖训。看来“杂家”果然被认作大逆不道的另类了。真的,遥想当年,毛主席号召“又红又专”,我却旁门左道,爱读杂书,还写杂文。运动来时,就首当其冲,成了问题人物。特别是“文革”伊始,我即被撵进“牛棚”,只为走的所谓“白专道路”(?),于是脖子上挂个莫须有的“反动杂家”牌子,没完没了地挨斗。这就是“杂”之为累。当然,非常时期的非常情况是难以言喻的;好在“俱往矣”!

  其实,“杂”,如果不超过限度,外延到他事物,则丰富;内涵有他成份,是充实。为什么要退避三舍?《吕氏春秋》说得好,“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也”。可以这样说,“杂”的周边,既广且宽;洋洋洒洒,无远不届。且看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师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不以多才多艺之“杂”闻名于世。没有学术上的纵贯与横通,没有一批学识渊博的巨匠;就突破不了愚昧专制的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显然文艺复兴也兴不起来,接踵而来的产业革命自然相应滞后。再联系到我们中国,50年代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思想文化领域随之欣欣向荣,形成一个十分鼓舞人心的新局面。毫无疑义,没有百家争鸣,就不会有百花齐放;没有百花齐放,就不会有推陈出新。现代出现很多边缘学科,正是不避其杂有所突破的结果。“边缘杂交”还被看作优生学的重要方法哩!

  即便就此而言,自古以来也没有纯粹属于“杂”的杂家。作为集“杂家”大成的《吕氏春秋》,其内容主要是汇合先秦各派的学说,采纳各家之长,兼容“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议论引征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知识;所以“兼儒墨,合名法”。可见杂之为用,总归依附于“专”,只不过善于触类而旁通罢了。杂与专不是对立的,杂就广度言,专就深度言耳。徐静蕾所喜欢的杂家,绝非为“杂”而杂。杂可以寓于专,专完全可以体现杂。因此古代杂家后来也有分野。《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六类:立说者,谓之杂学;辨证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旁究物理胪陈织琐者,谓之杂品,类轸旧文涂兼众轨者,谓之杂纂;合刻诸书不名一体者,谓之杂篇。杂寓于专,专又能体现于杂;此其理也。还值得一提的是,杂也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是形容暮春三月江南的一派好风光,谁说它不是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呢?再说,散文和诗的结合是散文诗,很美;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耐人寻味,有助于知人论世,却也是“美文”的一种。而它们都是杂交的文体。中国的艺术传统,历来有诗画相通,书画相映成趣的意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联系,从形式到内容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何况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实践最终证明。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大多具有才识出众的杂家本色。鲁迅成为一代文坛宗师,凭慧眼识透人间的是是非非,也是因为他首先是个大杂家。而作为一个才艺俱备的性格演员,出于演艺的要求也需要杂些、再杂些。因为作家要深入体验生活,演员同样要深入体验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万花筒;钻进去是否能跳出来,高瞻远瞩,那就要看各自修行了。“必藉多闻,以成博识”嘛!“杂家”之所以为“杂家”,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业务,而且是个多面手,旁征博引方能挥洒自如。比如赵丹、石挥、孙道临、张瑞芳……,无论演什么角色,皆惟妙惟肖。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与他们生活面广不无关系;据我所知,赵丹就是一位丹青高手,受过专业训练;国画油画都很在行。有了这样的艺术基因转化到演技上,自然得心应手。孙道临在大学唸哲学,在学时就和黄宗江一起参与课余的戏剧活动,为后来上银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能编能演还能导,三位一体左右开弓而胜任愉快,不能不说是见多识广给予他的功力,也算是一个“杂”字了得吧!为此我在这里为“杂家”正名之外,特别寄语徐静蕾:有志者事竟成,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艺“杂家”(恕我巧立名目);拍出更多优秀的影片,我想,这也是广大观众的冀盼焉。


作者:林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