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抑制“学术GDP”,从少发论文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10:28 四川新闻网

  教育部今天表示,要从制度建设着手来保障学术道德。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要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5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比如,夸大研究成果、一稿多投、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甚至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事实

、系统造假。《意见》认为,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

  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我基本上是赞同的,当今的学术界的确是“百病缠身”,这并非夸大事实,而是有着诸多的案例可供参考的,一个个熟悉的影子如数出现,从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被指论文造假,到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再到前不久清华大学论文造假,被清华处于“极刑”,撤消职务,解除聘任等一系列的学术造假行为无不印证着上述观点,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自然是情理之中,并不显得“过分”有何不妥之处,不过我对《意见》仍有一些自己的“意见”。

  从上述三位的“出事”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位“造假丑闻”都没有离开一项东西,那就是“论文”,三位此前的学术地位、学术成就无不发迹于论文,但正所谓“成也论文,败也论文”,当初他们不择手段地进行“论文造假”时或许就该想到今天的“严重后果”,只不过他们显得太“自信”,以为只有天知地知,别人不知,完全沉醉于虚幻的“鲜花与掌声”中,却忘记了“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等诸多的亘古定律。

  “造假丑闻“频现,自然与其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有关,不过,我们的评价机制是不是也当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检讨呢?

  在高校,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一直到博导,哪一个级别的晋升少得了发表论文?当他们一切(房子、车子、票子、尊严、地位、)都被那些有用、无用,有聊、无聊的论文所决定,所左右,所控制的时候,给予他们选择的空间究竟还有多少呢?不但一切的晋升取决于论文,并且还得讲究数量,没有数量,即使质量很好也是无济于事,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论文本身的质量,事实上我们很多的论文都是“劣品、次品”,除了用于作为晋升的“武器”,就别无用处,经不起任何的考验与衡量,彻底论为了一种晋升的“工具”。

  而这样的机制,逼着他们疯狂地追求论文的数量,事实上与“大跃进”无异,是一场“学术大跃进”,在这种不切实际的“赶英超美式高指标”指挥下,“浮夸风”、“造假”也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当机制变成一场近似疯狂的竞争游戏时,还能奢望多少纯洁的灵魂会遵循“游戏规则”呢?

  抑制“学术GDP ”,是不是可以先从减少论文开始,是不是需要进行机制改革呢,否则,恐怕也只是“拳头打在棉花上”,收效甚微,作用有限!(作者:黄海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