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眼科专家原慧萍:爱眼护眼警惕致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12:25 黑龙江日报

  核心提示

  6日,是第11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防盲治盲,共同参与”。近年来,因眼疾、外力伤害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疾病所导致的失明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哈医大二院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在爱眼日来临之际,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致盲眼科疾病,提醒大家要多渠道了解爱眼、护眼知识,警惕致盲的多种因素。

  白内障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以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是我国第一致盲眼病,可以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几种。尤其近年来全国人口步入老龄化,老年人总数及比例持续上升,老年性白内障居多,其中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呈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人几乎100%患白内障,占致盲眼病的25%~50%。

  因此,视力逐渐减退的老年人应想到患白内障的可能,及时到医院眼科确诊。视力下降影响生活者,应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来讲,如果不合并其他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再植入人工晶体,视力可以获得良好改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晚期常可导致不可逆性盲,也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和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长期随访,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发生。

  早期确诊糖尿病,早期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及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延缓或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措施。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凝药物,如肝素;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光凝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有确定的疗效。光凝治疗可使部分相对缺氧的视网膜组织被破坏后,耗氧减少,存留的视网膜组织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并不再产生新生血管,从而保持部分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的视功能,进而防止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若玻璃体积血严重且较长时间不能消散吸收,可以采用玻璃体切除术,以适当提高视力。

  脑垂体部分切除手术对部分患者减轻水肿,导致新生血管萎缩,缓解血管病变。也可应用电凝和放射等方法破坏垂体前叶,达到治疗目的。但这些疗法都必须慎用,对少数全身病情和视力预后较好,又不适宜作光凝的患者,可考虑选用。

  青光眼

  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占全体盲人的5.3%~21%。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办法,但早期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能控制青光眼,防止视力进一步损害。

  青光眼引起的视力丢失是永久性不可逆的,这就是35岁以上人群需要常规眼部保健检查的重要性所在。青光眼大致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又可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种。我国以闭角型青光眼为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尤为多见。

  闭角型青光眼特点为发病较急,症状严重而明显,发作时头部及眼部剧烈疼痛、视力减退、发雾、灯头周围有彩色晕环,多伴有恶心、呕吐。早期表现较轻,经过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以后经常复发,病情逐渐加重,视力显著减退,可致失明。一些患者发作时有明显的偏头痛,易误诊为神经科疾病,延误治疗。此型病人应注意,双眼发作虽有先后,但一眼发作后,另一眼必然患有该病,所以在治疗患眼的同时,也应给予另一眼相应的治疗,以避免其急性发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虽然在我国患者较少,但其发病隐匿,危害性更大。病人无任何不适,病程发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明。有些人一只眼发病,直到失明还不知道。尤其年龄较大的患者,有时被误诊为白内障而延误治疗时机。

  经常有头痛、眼胀、阅读疲劳等症状的人,应高度警惕青光眼的可能性,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观察眼压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更多地保存有用视力,尽量减少对个人生活、工作的影响。

  角膜炎

  角膜炎也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需引起人们注意。角膜炎是最为常见的角膜病变,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而引发,外伤、全身疾病(自身免疫病、营养不良等)也可引起。

  角膜炎病人怕光、流泪、眼球疼痛,局部有白色点状混浊,以后可发展为化脓、坏死、溃疡甚至穿孔,导致视力减退甚或失明的后果,治愈后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所以,人们平时要重视对眼睛的爱护,防止异物进入眼内损伤角膜,当眼内有异物时不可用手揉眼,以防揉伤角膜,应滴眼药水或用清水冲洗。一旦出现肿痛、怕光、流泪的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不能自行随便用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