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视角,美国镜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09:18 南方日报

  文/谭国超

  冯镜明所著《美国镜像》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访美纪实。

  访问过美国的人多不胜数,写访问记或出书者亦汗牛充栋,本人读过其中一些,发觉对美涂脂抹粉者有之,骂得狗血淋头者亦有之,而《美国镜像》自有其独特视角。例如《

收藏世界的美国》及《触摸博物馆》篇使人有这样的感受:办博物馆,其意义世人皆知,惟美国这个历史短浅并非文明古国的国度来说,便有其独特的构思:用收藏他国古物,以表示其民族热爱世界之文明;用展出文物以彰显该国并非全部崇尚军火弹药、飞弹核武。一副绅士姿态,一项“形象工程”,可谓用心良苦。《与“大象”拔河》,显出书作者观察问题的深刻。文称“美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消费者权益民间组织,它们与官方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一道,为捍卫美国2.5亿消费者的消费权益作着不懈努力”。奇了,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何以除了民间组织外,还有官方机构站在斗民一边和“大老细”们对着干呢?其实道理也简单:“民可载舟,也可覆舟”,消费者老是成为砧上肉,商业诚信缺失,市场“执笠”大吉,国家经济便有断炊之虞。维护消费者利益,也是维护国家利益。

  在《倾听移民孩子的心声》一篇里,作者关于移民学校师生的描写,十分精彩,读后增加不少知识。想想看,美国有多少移民?有多少移民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出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便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好了,这些孩子长大了便会成为美国的好公民,甚至成为该国的栋梁,不少其他族裔的美国人成了科学家、宇航员、体育明星,甚至是国家政要就是例子。这一点说明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然而,弄得不好,这些移民孩子,当前以及日后,都可以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办移民孩子学校,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战略眼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我国当前情况看,不一定要办移民(非暂时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孩子学校;但是从各个大城市来说,不是有许多外来工么?不是有许多外来工子弟么?我们对待这些外地的子弟态度如何?对他们的际遇、学习等有无特别关心?有无特别措施去培养他们?这些孩子离乡背井到了城市,不少人却望学府而兴叹,遇风雨而缺关怀,以后他们长大了怎么办?我们有没有从战略上考虑这些外地孩子?

  从《倾听移民孩子的心声》这一章,可以看到作者的记者职业特点。一名高明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能捕捉到别人所忽略的珍贵题材,能挖出潜藏深处的电光火石,这是作者可贵之处。

  访美者必写华侨,本书也免不了。据说,目下在美之我国台山籍人口,已经超过广东台山市现居人口了,写写他们亦有必要。但《美国镜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用了不少笔墨去写“移民过程”。对于华侨来说,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在那里风生水起的人也不鲜见,遂有趋之若鹜的赴美之举。赴美无可厚非,问题是怎么个赴法。文中介绍,一宗宗赴美不成却赴了黄泉的例子,血泪斑斑,其言警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