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陈水扁"宪改"图谋全面破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0:08 东方网

  近年信誓旦旦表示要赶在任期间完成“宪改”,在“流窜外交”归来后仍高调表示要加快“宪改”步伐的台当局负责人陈水扁,时下在世人面前已展现一派“无可奈何花落去”败像,“宪改”再度成为陈水扁又一政治笑料。

  众所周知,策划“宪改”是陈水扁走向“法理台独”的政治图谋。近年来,陈水扁不顾两岸三地人民的强烈抵制,也不顾美国的多次警告,从理论上、组织上密锣紧鼓策划“

修宪”,并屡屡表示要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宪法”。而今,却偃旗息鼓了。

  陈水扁“宪改”流产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身边人”、“家中人”一连串涉弊案曝光则是直接原因。陈水扁上台的6年间,“身边人”、“家中人”涉弊不断。仅去年以来,媒体曝光的“股市秃鹰案”、“高捷弊案”、“滥吞花红案”、“高速铁路延宕案”、“中华电讯释股案”等一连串重大案件,直接牵涉到陈水扁等高层;今年初以来由台检调机构查处的陈水扁辖下两任副秘书长及他的夫人吴淑珍染指的巨额礼券案早已在台岛臭名远扬。而来自台媒体另一则消息称,涉及“台开案”的台“财政部长”吕桔诚已于5月29日遭检调机关进行谈话。诚然,引起社会震撼的则是他的女婿赵建铭涉弊案。而今,已证实的不仅有“台开案”,还有卖官案、收取政治献金案等等。涉弊数额之巨大,手段之恶劣,在台岛旷古未闻。而且,随着台岛民众反腐之火越烧越烈,陈水扁本身已成了弊案的“嫌疑人”,至少也是“默认人”“怂恿人”。那么,其清廉形象就大打折扣。给人们的感觉是,往昔陈水扁率民进党在台岛街头打拼时,所谓“黑金政治的杀手锏”,而今不但在他所指挥的民进党、在他的领导层、在他的“第一家庭”已全部自用不误。因此,陈水扁及民进党溃败已是不可挽救的趋势。在这种情势下,陈水扁欲继续“宪改”图谋只能是黄粱美梦。

  陈水扁在民众中江河日下的地位是重要原因。人们都知道,台岛搞“宪改”需经过许多关卡。其中,由台“立法院”表决和台岛全民投票则是重要关卡。而今,先不说占多数席的蓝营对陈水扁“宪改”屡屡表示抵制,在“立法院”难以通过,就是时下的民调状况,陈水扁也得不到公众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媒体透露,今年以来,陈水扁及民进党民望仅达不足一成。在陈水扁5月31日晚上宣布“下放权力”的次日(即6月1日),台主流媒体民调显示,要陈水扁下台的达43%,是6天内增长9个百分点。而仅隔一天(即6月2日),由绿营媒体作出的民调则显示,67%的台岛公众不相信陈水扁。令人注目的是,蓝营顺乘势头,剑指陈水扁。6月3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成千上万民众上街“呛扁”。而同一天,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则一改往日作法,不但在当天下午赶赴游行现场,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联合举手发出要台岛人民站起来赶陈水扁下台的声音,即使是绿营的民进党基层也发出要陈水扁下台的声音。可以预料,随着赵建铭吴淑珍以及他两个嫡系副秘书长被审收押,陈水扁及“第一家庭”涉弊的问题也会进一步曝光。在这种情势下,陈水扁再推进他“宪改”工程只能是“壁上观”,没有谁会响应。

  陈水扁“宪改”也得不到美国的支持,“宪改”意味着“法理台独”。而对“台独”,美国历任总统都不支持。在今年4月“胡布会”中,布什总统重申不支持“台独”的立场。同时,对今年2月27日陈水扁不顾美国的反对悍然“终统”之举动,美国政府则在5月直接干预了他往昔“过境”美国的“外交惯例”,只准陈水扁在偏僻的机场加油,不准其下机,逼使陈水扁在5月上演了一场被世界耻笑的“迷航外交”。陈水扁在“迷航外交”返抵台岛当即,美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又发声:称陈水扁搞“台独”是“撞墙”。来自美国政治压力使陈水扁“宪改”图谋艰难重重。

  陈水扁“宪改”不得逞的根本原因则是大陆旗帜鲜明的态度和实力。去年3月,大陆出台了《反分裂国家法》就向全世界展示了对“台独”的底线,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统一是中国人民共同意志。因此,抵制陈水扁“宪改”成了世界华人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这种情势下,陈水扁更难在“宪改”问题上越雷池半步。

  诚然,陈水扁终归是陈水扁。执政6年多,陈水扁就是这么一个两面三刀铤而走险的伪君子。他的目的是要在2年之后取代李登辉成“台独”势力的精神领袖。在名利熏染下,陈水扁会不顾一切走向极端。但是,这只能再度证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那句哲言。

  陈水扁拼“宪改”只能一败涂地,无可挽救。现实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亦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