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实施“三村四化”建设见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1:06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记者 董峻)“二百多人文明村,敬老爱幼讲礼貌,交通便利人勤恳,村庄虽小乐开怀……” 早就听说水族人好歌。应记者之请,37岁的村民范光慧按水族民歌曲调,现编现唱出这首欢快的歌。阳光透过一棵千年古树,投射在她的脸上,洒在我们身上,主客都沉浸在欢乐中。 这个在茂林修竹掩映下的好客山寨叫洒交凼村,位于云南东北部的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村里白墙黑瓦干净整洁,孩童嬉戏笑声朗朗。道路绿树成荫,清澈小溪穿村而过。 “过去可不是这样。各家门前都是草堆、粪堆、煤炭堆,村子又脏又乱又臭。猪、鸡到处跑,粪便到处都是。夏天蚊子、苍蝇嗡嗡叫。现在鸟语花香,住着舒服了,干农活都不觉得累。”村民孙从华说。 沾益县龙华村委会的许家山、娄家山村更有意思。这两村相邻,家家户户院墙外,白粉作底,彩色作画,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富含乡土气息的漫画,村民称作“农家画”。这些“农家画”旁还书写着格言警句、传统诗词,内容涉及励志、环保、友谊等,如“种树何必等到三月十二日,营造一个绿色星球”“盛世人人知奋进”“勤俭自强,团结友善”…… 不少地方的农村,墙上经常会看到生硬呆板的宣传口号甚至行政命令,这里却是一面面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既富时代特色又含传统精神的“文化墙”,让记者感到惊喜。 “这些画是谁画的?”记者问。 “是村文书翟召秀带领一些学校老师义务画的。”“花了四个多月时间呢!”“许家山画了108幅、娄家山画了99幅、柴山村画了86幅……”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 “也有咱们自己画的。我家外墙就是我儿子画的。” “风吹雨打的,时间长了会不会褪色?” “不会不会。这些颜料是防水的,三四年都不掉色。” 不光是墙上有了变化,村民还反映说是有了“摆不完(说不尽)的变化”——过去是“新衣出门旧,头发长年灰”,要进城逛先得准备新旧两双鞋子,出了村脱了旧鞋换新鞋,回村时又脱了新鞋换旧鞋。现在铺上了水泥路,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每天穿干净皮鞋了。过去垃圾遍地蚊虫满院,如今村头那个巨大的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路旁宽敞点的地方还辟出一块块小花池、菜池。 村子变美了,村民住着舒服,但荷包不鼓的话,一样笑不起来。当地政府对此有清醒认识,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发展生产。以古敢乡为例,这个乡既没有矿产资源,也建不起工厂。他们在稳定传统作物油菜、烤烟种植的同时,鼓励农民种植生姜、药材和经济林木。去年全乡种了2000亩生姜,发展了4700多亩桃、李、梨等各类经济林木,还种植920亩药材。村民利用当地出产香米的知名度,种植了4100亩古敢香米,并投资5万元建起一个小型香米加工厂。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上年的1800多元增加到2043元。 再以娄家山和许家山村为例,这两个村离县城只有4公里、又在320国道旁,交通便利,但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村民普遍贫困。娄家山、许家山村把扶持龙头企业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建起了一个培育母猪统防统治、回收仔猪统一销售、母猪存栏500余头的公司,扶持带动并培育养殖户60多户。村民们又利用闲置的取土场及空地,组织6户从事建筑业的农户引资兴办起一个预制件厂,年产值达300万元。两村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6亩,每亩增收1000元。多种产业开辟出多条致富路,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基本得到转移,去年娄家山和许家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935元。 推动曲靖农村发生变化的动力,是这个市的“三村四化”建设。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近8成,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为了改善农村生态、居住环境,整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从去年开始,曲靖市提出要通过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化”建设,最终在全市农村实现小康村、文明村和和谐村“三村”的目标。 政府有关部门在城中、城郊、坝区、山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198个村先期启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屋等多项工程,改变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今后全市每年集中力量扶持150个村委会,到“十一五”末使曲靖多数行政村基本达到“三村四化”标准。(完)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