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优势资源转化插上双翼 科技创新述评之企业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9:0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近几年,不论是在西宁还是在柴达木盆地,不论是在企业家联谊会上还是到工厂采访,每当谈起企业的状况,企业的负责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科技创新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促进了企业不断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十五”以来,我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完成技术创新与开发项目200余项,申请专利29项,取得科技成果78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开发,对于调整企业产品结构

,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几个大型企业为例:青海油田针对柴达木地面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油田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5年来实施科技项目300多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直接创经济效益5亿元;西宁特钢集团在自主创新中,形成了衔接紧密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即煤——焦炭——煤化工,铁矿床选——铁——钢——轧产业链,彻底扭转了过去单一的特钢生产加工局面,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公司总资产由2000年的36.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2亿元,利税总额由2001年的6547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74亿元;中铝青海公司自1987年投产以来,累计完成科研开发和改造项目20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发明34件,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使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提高到目前较为先进的水平,国内外有关人士称:“这是一个奇迹”。

  纵观我省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有3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充分发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的效益,形成更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技术装备体系。青海盐湖工业集团的大型采盐船是从美国引进的,经过消化以后进行改进和创新,不仅使进口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自己制造采盐船,其性能、效果、实用价值、造价都优于进口;只有300名员工的青海新路环卫设备制造公司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引进美国史堪顿公司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技术引进以后,由5名高级工程师和4名科技人员对美国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使之更能适应中国市场不同城市的环卫要求,6年来,该公司从国外引进的5个品种已改进扩展到15个,而且以体积小、压力大、美观实用连续4年在全国市场上独占鳌头,部分已打入国际市场。

  其二,是产学研联系紧密,借梯上楼,借船出海。据了解,全省1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采用不同的途径,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所、大专院校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无法解决的科研难题,中油青海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优选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大港油田、通辽河油田、中国石油大学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建立起了石油地质、沉积储层、采油气工艺、勘探技术等科技工作站,为柴达木石油、天然气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华鼎实业有限公司所属青海重型机床公司,采取东西结合、优势互补、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先进水平,与广东、东北有关院校企业合作,使其骨干产品数控重型机床、大型铁路车轮车床、轧辊车床均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其三,是在不断培养自身人才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吸引人才,聘用人才,使人才合力优势逐步显现。青海煤业集团、山川铁合金股份公司、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每年花巨资培养自己的人才,使其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作用。最典型的是青海盐湖工业集团的工程师李浩放,这位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和企业的同行一起,经过艰苦努力,改进制造了大型采盐船获得成功,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在培养自身人才的基础上,我省多数工业企业还想方设法吸引人才,使省外人才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代表人物是西部矿业公司的技术总监邓吉牛,他从国家科研单位来到青海后,采用创新的地质找矿理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应该说,我省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从宏观看,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其一,部分关键技术尚待突破,影响我省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我省突出的比较优势是矿产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现在,多方位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但盐湖石油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中藏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尚未解决的关键性技术,如盐湖提锂、无水氯化镁的工业化生产、农畜产业的综合利用、中藏药的保护性开发与再生等,这些关键技术的缺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我省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二,冶金、机电、建材、纺织等行业是我省工业经济的传统产业,这些行业目前仍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消耗高、附加值低等问题,规模扩张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其三,企业创新机制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缺乏,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有关人士指出,当前急需要做的,一是企业要切实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二是要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健康发展。(记者/刘建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